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C.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
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
B.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C. | “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
D. |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
C. |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
D. | 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
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
B. |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
C. |
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
D. |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阅读(5分)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②试新茶③。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
B. | 【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
C. | 【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
D. | 【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
B. |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
C. |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
D. |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
减字木兰花①
[宋]卢炳
莎②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④妇耕夫。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1)下列场景与原词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 |
草蓑竹笠湿 |
B. |
田间稚子嬉 |
C. |
风雨麦已黄 |
D. |
寒风雪又至 |
(2)词中“□”处,有人推测是“时”字,有人推测是“急”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词内容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
B. | 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
C. | 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
D. | 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①(其一)
清·王士禛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注]①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暮东塘正落潮”,诗人傍晚泊船东塘,既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
B. |
“孤蓬泊处”与“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客行之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 |
C. |
“潇潇”与“萧条”,一写夜雨,一写枫叶,都通过描写萧索之景来抒发感怀,寄情深远。 |
D. |
两首诗都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夜半难眠,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又更添夜的清寒。 |
(2)这两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歌赏析】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①,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②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垂钓坐磐石”一个“坐”字显安闲。潭水清澈又与闲适的心情相契合,第一联写出了诗人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 |
B. |
“鱼行潭树下”看似不可解,实则妙趣横生。细细玩味,就会发现此句直接描写出了树的倒影在潭水中的荡漾美。 |
C. |
第三联化用典故,运用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神秘的迷人风采,也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
D. |
全诗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化入闲淡之中,有垂钓之乐、赏景之乐、悠然神往之乐,还有月下放歌之乐。 |
(2)请自选角度,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颔联。
【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
B. |
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
C. |
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
D. |
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