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任务:
(1)将【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参照其他板块,为【板块一】拟写一个主题词。
(3)阅读【板块三】中《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择恰当的一首默写在整理单上,使两首诗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备选诗歌】
(甲)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
(乙)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首句:回乐烽前沙似雪)
战争类古诗词·主题整理单 |
【板块一】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①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点评:写军营生活,展现了豪气满怀的将军形象。 ②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点评:诗人被俘之后,视死如归,诚如孟子所言"二者不可得兼,③ ▲④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点评:诗人追述征战生活,心系收复中原大业,有"三军可夺帅也,⑤ ▲"的豪情。 【板块二】家书难达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点评:战事频频,亲人离散,生死不明,忧虑无限。 ⑥ ▲, ▲。(岑参《逢入京使》) 点评:诗人赴边途中,偶遇返京使者,托其传口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安慰。 【板块三】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① [唐]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②。借问落梅 ③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根据《唐人行第录》记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②闲:这里有清幽之意。③落梅:指笛曲《梅花落》,表达离情。 ①我选( ▲)默写:(首句), ▲。▲,▲。 ②组合理由: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甲]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 ①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 、 、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零乱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头戴斗笠穿行于山中,“宜”字写出了“野行”的愉悦。 |
B. |
“溪云”句与“山雨欲来风满楼”都写山雨将至,而景象全然不同。 |
C. |
颈联写雨中行,“任”字以马喻人,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 |
D. |
这首诗从多角度着笔写山雨,情感真切自然,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
(2)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尾联所描写的雨后景象。
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C.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
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①(其一)
清·王士禛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清·王士禛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注]①西樵、礼吉为王士禛两位兄长的别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暮东塘正落潮”,诗人傍晚泊船东塘,既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
B. |
“孤蓬泊处”与“万里送行舟”都写到了客行之船,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书写离别。 |
C. |
“潇潇”与“萧条”,一写夜雨,一写枫叶,都通过描写萧索之景来抒发感怀,寄情深远。 |
D. |
两首诗都写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夜半难眠,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又更添夜的清寒。 |
(2)这两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歌赏析】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①,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②歌还。
【注释】①解佩:神话故事。郑交甫游万山,巧遇神女,心生爱慕,并向神女索取佩戴饰物,神女解佩赠之,一霎时,神女和佩物均不见,交甫怅然久之。②棹:船桨。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垂钓坐磐石”一个“坐”字显安闲。潭水清澈又与闲适的心情相契合,第一联写出了诗人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 |
B. |
“鱼行潭树下”看似不可解,实则妙趣横生。细细玩味,就会发现此句直接描写出了树的倒影在潭水中的荡漾美。 |
C. |
第三联化用典故,运用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神秘的迷人风采,也拨动了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
D. |
全诗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化入闲淡之中,有垂钓之乐、赏景之乐、悠然神往之乐,还有月下放歌之乐。 |
(2)请自选角度,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颔联。
【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
B. |
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
C. |
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
D. |
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