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________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_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诸医(谋划) B.甚将乎肝膈(蔓延)
C.疾未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        ),他的代表作为(              )。
在横线上填上原文。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沿阻绝(              )     (2)王命急宣(          )
(3)略无处(              )     (4)不见月 (          )
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段(三)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

A.道德 B.道理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D.道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段(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⑴以头地耳       ⑵祲降于天      ⑶长跪而之       ⑷寡人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中“天子之怒”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怎么回应的?结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溪而渔/执策而之曰 B.至于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C.遂书以其亭焉/之者谁 D.四时之不同/至若春和

用斜线(/)为文中画展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甲】【乙】两个选段在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肉食者    鄙:           (2)公将之  驰: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彼竭我  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说。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得到的启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本纪(节选)
【西汉】司马迁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舣:使船靠岸。 ②籍:项羽的字。 ③赐:赠。 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项王曰   (             )      (2)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
(3)见汉骑司马(             )      (4)非故人乎        (             )
用“/”给下句划分停顿(停一处)
尝一日行千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选自曹操《观沧海》)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佣耕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B.亦不详姓字安陵君许寡人
C.今闻无罪置酒而招之 D.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 B.今亦死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因以为号焉

把文言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甲】【乙】两文都写了人物的志向,请根据文中内容说说画横线句子中陈涉的“鸿鹄之志”和五柳先生的“志”各是什么?
解释【丙】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山岛竦峙   竦峙:                  ②幸甚哉  至:             
从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段(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4分)
(1)臣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翻译下面句子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2分)
“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邹忌齐王纳谏()   (2)臣之妻臣()   (3)下令()   (4)寡人之耳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个句子。
“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请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
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                                                                                    
“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附加题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请在下句中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解释划线字词(2分)
①猎者曰:“何为?”人不(     ) ②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良犬乎(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先人家/衣锦 B.或钱币乞之/徐喷
C.是指物作诗立就/还扬州 D.泯然众人矣/众人拾柴火焰高

翻译下面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根本的原因是“口口口”,也就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要求用原文回答3分)
答:                              
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方仲永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他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每天都拉着他的手去拜访同县的人。
B.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C.方仲永刚开始写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文采和道理方面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D.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须接受后天的教育”这样一个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