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 峡 , 峡, 峡 。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林寒涧肃
(3)良多趣味: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作者最后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援疑质理 质:
(2)礼愈至 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
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幼时“嗜学”(好学)、 、 、 等优秀品质。(各限用一个两字词语)
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解释划线的词语。
(1) 读书寝食 (2) 诘之
(3)适疲倦 (4) 其人亦妄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
从上文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哪些好品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 分)
(1)夙夜忧叹 (2)庶竭弩钝
(3)攘除奸凶 (4)斟酌损益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四个4字短语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段,作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期日中 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乃 __________
(3)尊君在不 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 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不自诈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①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②,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③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③权谲(jué)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不能的知其人( )
A.必定,一定 B.目的,目标 C.确实,确切 D.鲜明、明亮的样子
②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 )
A.接触,对待 B.连接,连续 C.承接,收受 D.接待,迎接
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佞臣为谁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B.或佯怒以试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
C.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 |
D.畏威顺旨者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
对文中画线句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凭什么要求臣下正直呢! |
B.君主自己是奸诈之徒,为什么还要责怪臣下的耿直呢! |
C.君主自己说假话,指责臣下是不值得的! |
D.君主自然要假装,怎么可以直接责备臣下呢! |
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被称为英明的君主。从这则短文看,唐太宗的英明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
例句:亲戚畔之
A.同舍生皆被绮绣 | B.欲信大义于天下 |
C.故人不独亲其亲 |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阅读下面文段后按要求答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释文段中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解释划线的词语。 (4分)
(1)未几,高垣睥睨 末几:_____
(2)惟危楼一座 危:_____
(3)窗扉皆洞开 洞:_____
(4)或凭或立 凭: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描写了山市的变化?山市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第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还于旧都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B.进尽忠言岂足以言得士 |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D.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富贵,无相忘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陟罚臧否 臧: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翻译:
这三段文字体现了诸葛亮对后主哪些方面的担心?(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 鼓:_____________
②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 乃:_____________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请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A.或以为亡()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C.扶苏以数谏故() | D.大楚兴,陈胜王()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胜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利用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 “ ”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用原文回答)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思念,并立志为二人报仇。 |
C.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过程,体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数讨山越 ( ) ⑵君宜顾之 (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甫行数里 | B.屋舍俨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
C.余顾而慕之/其余,则熙熙而乐。 | D.仿佛若有光/言之,貌若甚戚者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限两处)(2分)
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