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BC中,点 D、 E分别为边 AB、 AC的中点,则△ ADE与△ ABC的面积之比为( )
A. |
|
B. |
|
C. |
|
D. |
|
如图,在△ ABC中, BD、 CE分别是 AC、 AB上的中线, BD与 CE相交于点 O.
(1)利用尺规作图取线段 CO的中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猜想 CO与 O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1, AF, BE是△ ABC的中线, AF⊥ BE,垂足为点 P,设 BC= a, AC= b, AB= c,则 a 2+ b 2=5 c 2,利用这一性质计算.如图2,在▱ ABCD中, E, F, G分别是 AD, BC, CD的中点, EB⊥ EG于点 E, AD=8, AB=2 ,则 AF= .
如图, P是▱ ABCD的边 AD上一点, E、 F分别是 PB、 PC的中点,若▱ ABCD的面积为16 cm 2,则△ PEF的面积(阴影部分)是 cm 2.
如图,在△ABC中,中线BE,CD相交于点O,连接DE,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在△ABC中,P为边AB上一点.
(1)如图1,若 ,求证: ;
(2)若M为CP的中点, .
①如图2,若 , ,求BP的长;
②如图3,若 , ,直接写出BP的长.
爱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垂三角形”,即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如图(1)、图(2)、图(3)中,AM、BN是△ABC的中线, 于点P,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 .
【特例探究】
(1)如图1,当 , 时,a= ,b= ;
如图2,当 , 时,a= ,b= ;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证明】
(3)如图4,▱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三等分点,且 ,连接AF、BE、CE,且 于E,AF与BE相交点G, , ,求AF的长.
如图,在△ABC中, ,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 ,连接DM、DN、MN.若AB=6,则DN= .
如图1,在△ ABC中,∠ ACB=90°,∠ B=30°, AC=4, D是 AB的中点, EF是△ ACD的中位线,矩形 EFGH的顶点都在△ ACD的边上.
(1)求线段 EF、 FG的长;
(2)如图2,将矩形 EFGH沿 AB向右平移,点 F落在 BC上时停止移动,设矩形移动的距离为 x,矩形与△ C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出 S关于 x的函数解析式;
(3)如图3,矩形 EFGH平移停止后,再绕点 G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点 H落在 CD边上时停止旋转,此时矩形记作 E 1 F 1 GH 1,设旋转角为α,求cosα的值.
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中, BD, CE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
(1)求证: BD= CE;
(2)设 BD与 CE相交于点 O,点 M, N分别为线段 BO和 CO的中点,当△ ABC的重心到顶点 A的距离与底边长相等时,判断四边形 DEMN的形状,无需说明理由.
如图,将边长为4的菱形 ABCD纸片折叠,使点 A恰好落在对角线的交点 O处,若折痕 EF=2 ,则∠ A=( )
A. |
120° |
B. |
100° |
C. |
60° |
D. |
30°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