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A.10cm |
B.15cm |
C.20cm |
D.25cm |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
如图甲所示,重量为4N的正方体铁块,被水平吸引力吸附在足够大的竖直磁性平板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若对铁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9N的作用,铁块将沿着该平板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
B.F甲>F乙>F丙 |
C.F甲<F乙=F丙 |
D.F甲=F乙<F丙 |
如图所示,木箱重600N,小明用F=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大到240N时,此时的摩擦力为( )
A.600N |
B.200N |
C.240N |
D.大于200N小于240N |
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 )
实验次数 |
木板表面 |
木块放置 |
木块运动的快慢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1 |
较光滑 |
平放 |
很慢 |
1.8 |
2 |
较光滑 |
平放 |
较慢 |
1.8 |
3 |
较光滑 |
平放 |
较快 |
1.8 |
A.接触面压力大小
B.接触面积大小
C.物体的运动速度
D.接触面粗糙程度
小阳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f=________.
接触面 |
木板 |
|||||
压力F/N |
2 |
4 |
6 |
8 |
10 |
12 |
摩擦力f/N |
0.4 |
0.8 |
1.2 |
1.6 |
2.0 |
2.4 |
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水滴数/滴 |
5 |
10 |
15 |
20 |
25 |
摩擦力/N |
1.3 |
1.5 |
1.8 |
1.4 |
________ |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为________________N.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选项图中的________图.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N,F=10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在未挂钩码时,螺母A、B的作用是 。若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在图(b)所示位置,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P处挂有3个钩码,如图(c)所示,为使杠杆平衡,请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两种方法),你的方法是① ;② 。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当小宇同学在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如图(d)位置平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结果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于是小宇说,杠杆平衡条件在此种情况下不成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除此之外弹簧测力计还应沿 方向做 运动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发现:随物重的增大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AOB是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的轻杆,A端挂重300N的物块,AO与OB长度之比为5:4.重550N的人始终沿竖直方向拉挂在B端的轻环.要使轻杆水平平衡,人应施加拉力为 N,与水平平衡相比,当轻杆在图中虚线位置平衡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端所挂物体的重不能超过 N.
如图所示,将一只手放在桌面上,第一次轻轻地滑动,第二次用力下压再滑动,两次滑动,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请说出你的一种感觉,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