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物距 |
10 |
15 |
20 |
30 |
像距 |
40 |
30 |
20 |
15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处移到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 |
大于20cm |
B. |
等于10cm |
C. |
小于10cm |
D. |
在10cm与20cm之间 |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
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 B.一定是等大的实像 |
C.一定是缩小的实像 |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
(2014·玉林)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l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 |
B.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 |
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 |
D.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 |
图所示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当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处移动到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
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乙 | B.远视眼;乙 |
C.近视眼;丙 | D.远视眼;丙 |
(·鞍山)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
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
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
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
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乙的焦距为20cm,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透镜成像较大 | B.乙透镜成像较大 |
C.甲乙透镜成像一样大 | D.甲、乙透镜成像大小无法比较 |
如图所示,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顺次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P处,像成在Q处;如把该物点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处。则可以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
A.P的左边 | B.PQ之间 |
C.QS之间 | D.S的右边 |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f<15cm | B.15cm<f<20cm | C.20cm<f<30cm | D.30cm<f<40cm |
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倒立等大的实像 | C.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