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初中物理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梦将木块从如图所示的斜面位置由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请你帮她设计实验,测出该过程中木块的平均速度.
(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3)实验步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图a所示的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

(1)由照片可知,     (选填“甲”或“乙”,下同)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物理学中常借助于图象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若用如图b所示的图象来描述a图中甲网球的运动情况,且B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时间,则A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v=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     .(选填“变大”或“变小”)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再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cm;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     ,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图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____g;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mL;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N;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2)木块从下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1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2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a所示,小车一端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沿水平方向运动。某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甲、乙、丙三条纸带如图b所示,并画出了其中甲、乙的s-t图线AO和BO如图c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析纸带可得,丙纸带的速度大于乙纸带的速度大于甲纸带的速度
B.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
C.在用3N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为2N
D.丙纸带所对应的s-t图像应位于①区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再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AC之间的距离是          cm.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到B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纸锥下落到C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m/s. (2)实验中,小明还发现不同纸锥由静止释放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通过观察分析,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利用同一规格的纸张按相同的方法制作纸锥:先裁剪出一个圆, 再剪下一个缺口,最后用胶水将缺口两边粘合住,制作了a、b、c三个不同的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锥边r1>r2=r3,锥角α123
①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         (选填“a”、“b”、“c”)来进行对比实验.
②在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秒表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评估意见:                                                        
改进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_______cm;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速度_______,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________(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当撤去拉力F后,木块还能继续运动最终静止,在此过程中,木块的动能转化为______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