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下列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
B. |
实验中的现象
①向浓氨水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絮状不溶物生成 |
C. |
"低碳经济"的措施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
D.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①是否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物的浓度
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 |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 | 加热试管中火柴头 | B. |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D. |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C.探究分子运动 |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做出结论 |
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C.能产生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 |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 B.用加热的方法区分碳酸氢铵固体与蔗糖固体 |
C.用通电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 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
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 |
B.ZnSO4溶液中加人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D.根据 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B.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C. |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
D.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
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
A.H2 | B.CH4 | C.He | D.NH3 |
为达到预期的目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 、 的混合物 |
B. | 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
C. | 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
D. | 某同学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试纸上,测定其pH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