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生石灰块投入水中,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
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未能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
C.实验前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 |
D.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
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
C.植物油的使用可以减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
D.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
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
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右图
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6H铅笔芯代替石墨做导电性实验 |
B.用小颗粒明矾制明矾大晶体 |
C.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C.细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 |
B.蜡烛在燃烧前由固体变为液体 |
C.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可以变浑 |
D.吹灭燃着蜡烛产生的白烟主要是二氧化碳 |
(4分) 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
(1)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
|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气体X的组成 |
||
A中液体 |
B中黑色粉末 |
C中液体 |
||
① |
不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不浑浊 |
H2 |
② |
不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变浑浊 |
一定有CO, 可能有H2 |
③ |
变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不浑浊 |
|
④ |
变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变浑浊 |
|
(2)写出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
(3)若b管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 。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
D.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 |
下列“家庭小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铅笔芯试验石墨的导电性 | 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C.用淬火后的钢针做钓鱼钩 | D.用铜导线和食醋制氢气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可能改变 |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说明了分子可以再分 |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
B.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研磨,产生的气体可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
探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 )
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也可以对化学进行学习和实验探究活动。下列实验仅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不可能完成的是
A.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失去生理活性 | B.检验豆油中是否掺有少量菜籽油 |
C.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单质 | D.用小蜡烛制取少量炭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