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有C、H元素 ②一定不含O元素 ③可能含O元素 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2 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4;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
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
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物质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
A.火药爆炸 | B.酒精挥发 | C.植物光合作用 | D.食醋除水垢 |
A、B、C、D、E、F、G七种元素中, 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B.O2(N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粉 |
C.NaCl溶液(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Fe(Cu)粉,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 |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氧气能供给呼吸 |
B. |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
C. | 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 |
D. | 炭黑常用来制作碳素墨水--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小强同学对镁带及其燃烧进行如下的探究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协助他:
(1)从一条镁带上折下一段,观察到断面处为银白色,镁带外观为灰黑色,用砂纸打磨后,露出银白色金属。
结论:镁带是一种具有________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2)用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观察到小灯泡亮了。
结论:镁带具有________性。
(3)点燃镁带,燃烧后移到石棉网上方,观察到①镁带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__,②放出热量,③生成_____色粉末状固体。其中能证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填序号)
结论: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镁带燃烧时产生的现象,请举一例镁粉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 D.蒸馏法淡化海水 |
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作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中,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 __;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①生成碳酸;②生成氢氧化钠;③生成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进行实验】
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
猜想____是正确的 |
【反思与交流】
①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____(填“是”或“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D.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9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 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5 |
反应后质量/g |
未测 |
21 |
10 |
9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中未测值为零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B.若消耗3g乙,则生成17g丙 |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参加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