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氧气(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
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 |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有关操作或看法错误的是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
B.加热高锰酸钾不会生成水,故试管管口不必略向下倾斜 |
C.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加热时堵塞导气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
D.结束实验时,要先撤导气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刻收集 |
鉴别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冰和干冰 |
室温放置,过一段观察是否有痕渍 |
B |
水和双氧水 |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
C |
纯羊毛和化纤面料 |
灼烧闻气味 |
D |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
观察颜色 |
A.A B.B C.C D.D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的是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其中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同时加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加入二氧化锰,b表示不加二氧化锰。 |
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
C.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
D.加入二氧化锰后,氯酸钾分解速率加快,同时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下降。 |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B.向相同质量与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
C.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
D.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不断加入盐酸 |
B.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样品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为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物质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是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变化 |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快慢 |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气体所需要时间 |
如右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稀盐酸和锌粒 |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
C.水和氢氧化钠 | D.水和硝酸铵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