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
意外事故 |
处理方法 |
A |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
B |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
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
C |
误服氯化钡溶液 |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
D |
碱液泼在衣服上 |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有害物质,不能饮用 |
B.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饪 |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实验 |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排气 |
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正确的一组是
A |
安全常识 |
B |
生活知识 |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二氧化碳引起 |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做成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接触更充分 |
||
C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D |
物质分类 |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O炼铁──氧化性 |
空气── 物 水──氧化物 |
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
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
B.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
C.测试溶液pH值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
D.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烧灭 |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C.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 |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 |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
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
B.清除酒精 |
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 |
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
D.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会加快钢铁的锈蚀 |
B.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且原理相同 |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
D.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釜底抽薪”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 B.移除可燃物 |
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 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