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迭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迭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1)观察A图,从组成角度写出与上图区域①相对应的适当内容
。(填一点)
(2)观察B图,写出符合②的酸的化学性质
、 .(填两点)还可看出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请你写出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
(3)观察C图,从物质分类上写出符合④⑤的物质的化学式 、 。
下列变化过程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稀释等质量的30%H2SO4和10% H2SO4 |
B.往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足量HCl溶液 |
C.将等质量的Mg和Fe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
D.电解水 |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向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
C.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 D.将铜丝放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2+、Cu2+、OH- | B.Na+、Cl-、SO42- |
C.NH4+、OH-、Cl- | D.Ag+、Cl-、MnO4- |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F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B、C、D是氧化物且D为黑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 ;D和F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
(2)写出G→E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 |
A. |
氧化钙(碳酸钙) |
水 |
过滤 |
B. |
NaOH溶液(Na2CO3) |
稀盐酸 |
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KNO3溶液(KOH) |
Cu(NO3)2溶液 |
加入适量的试剂,直接蒸发 |
D. |
二氧化锰(氯化钾) |
H2O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下列实验内容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表示的量 |
纵坐标表示的量 |
①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的质量 |
②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的质量 |
③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加入盐酸的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④ |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
加入水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Na+、K+、CO32- | B.Cl-、Fe3+、OH- |
C.Ba2+、SO42-、NO3- | D.Cu2+、SO42-、H+ |
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左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A.①Na2CO3②SO3③BaCl2 | |
B.①NaHCO3②SO2③KNO3 | |
C.①Fe2O3②CO③Ba(NO3)2 |
D.①CuO②O2③HCl |
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u(OH)2、CuSO4、Na2CO3
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4分)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物质, 其中A是生活中最常见液体, B、D是气体,只有E含金属元素,B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表示按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所有反应都是初中常见反应。
⑴写出物质化学式:A: ,C: ;
⑵写出化学方程式:D+E 。
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实验结束,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
预测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
物质是碳酸钠 |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
物质是氢氧化钙 |
|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6)若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和100g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5g白色沉淀,求该Na2C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 BaCl2 Na2CO3 | B.KNO3 HCl CaCl2 |
C.H2SO4CuCl2 NaNO3 | D.NaOH HNO3 NH4NO3 |
下图表示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栅栏(阴影部分)纵向宽度越宽,表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依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酸性越强,植物对三种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
B.土壤碱性越强,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
C.土壤 pH="8" 时,植物对三种元素吸收率最高的是钾 |
D.植物同时吸收三种元素的土壤 pH 最佳范围:5~6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