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简答题
初中化学

(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下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t 1 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t 2 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的溶液。
t 2 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3)某同学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名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 分)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锌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氢气,因盐酸会挥发出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导致制取的氢气不纯,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氢气。
① 制备氢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小明同学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氢气,按 A→B→F→D 的顺序连接仪器,对于小明同学设计的这套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若小明同学欲利用制备的氢气来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 CuO 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取 9g该样品,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B1→G→B2→B3
(已知:CuO+H2 Cu+H2O)。
① 为了安全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            
② 实验时,观察到装置 G 中的现象为                              
③ 小明同学测得反应前后 B2 装置质量增加了 1.8g,计算该样品中 CuO 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
④ 如果没有连接 B1,则计算出该样品中 CuO 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某服装标签如上图1,该服装面料含有的合成纤维是     (填“棉”或“涤纶”);新衣服拿在手里,有时能闻到特殊气味,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     
(2)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     (填元素名称)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自行车车轮的钢圈会生锈主要是因为     
(3)“西气东输”后,家庭用上了天然气,灶具开关通过电子打火引燃天然气,此过程满足燃烧的条件是    ;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可采用     方法。上图2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利用该净水器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收集到50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若收集一瓶氧气,进行F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装置
序号),理由是                                                        
(3)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B,试写出满足选择B装置的一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称取了10g含杂质2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理论上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2)若过滤后所得的液体仍有浑浊,写出其中一种可能原因                      
(3)水是一种最重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调味剂分别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填写字母)。

A.食盐 B.白醋 C.蔗糖 D.芝麻油

(4)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次氯酸钙属于  (填“酸”、“碱”、“盐”、“氧化物”),计算次氯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5)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pH试纸测定所取水的酸碱度,正确的操作是                                     
(6)水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物。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能源提供剂。用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提供燃烧之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 B.铝 C.钢 D.生铁

(2)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_________。
(3)焦炭可把铁从赤铁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业上冶炼金属钛时,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O2 + 2C + 2Cl2 TiCl4 + 2X,则X的化学式为         
(5)在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表示A物质的分子,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             
(2)表示B物质的分子,B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该反应前后涉及到的化合物共有          种。
(4)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短线连接表示二者能反应,单向箭头表示二者转化关系,箭头所指为生成物,双向箭头表示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反应条件及其他反应物图示中省略)。

A与水中含相同元素,水与C化合生成E,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请回答:
(1)在图中标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2)B转化为水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转化为B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直接滴加了稀盐酸,忘记滴加指示剂酚酞.为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此现象能否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原因是什么?
(2)我们可以改为加入什么试剂来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变化为人类带来多种新物质和能量,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利用化学知识自如的控制化学变化,才能真正让化学服务于人类社会。
(1)物质的燃烧为我们带来光能和热能。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燃料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填化学式)           。
(2)“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在受到球体中心膨破力倒能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均匀爆撒开,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其达到灭火效果。其中的灭火材料是纳米级ABC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NH4H2P04)。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①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
②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写出一条即可)                       。
③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 B.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C.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2 D.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3)如果城市客车使用二甲醚(化学式C2H60)为燃料,能减少汽车尾气中PM2.5的排放。二甲醚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填最简整数比)            。二甲醚燃烧驱动汽车的过程是_           能转化成热能,继而再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甲图实验中,装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
(2)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_____________。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_______(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HCl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填名称)。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
            (填1种即可)等新能源。
(3)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甲烷和水反应也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若有24 g的A完全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9 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锌锰电池的构造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锌锰电池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 
母序号)。

A.铜帽 B.碳棒 C.锌筒 D.密封塑料

(2)金属制品在空气中放置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废旧电池的铜帽会生成一些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为是Cu2(OH)2CO3,则铜生锈还必须有         参与。
(3)普通锌锰电池放电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         
(4)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

①过程Ⅲ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②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并配平该工艺中生成CaCO3固体的反应方程式:
CaCl2+_________+CO2  CaCO3↓+__________+H2O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l的名称是         ,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2为洗涤、干燥,其中洗涤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钙粗品表面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其中一定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是           ,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       溶液(①Ca(OH)2 、② AgNO3、③ CaCl2,填写序号),如果没有出现沉淀,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4)上述流程中的副产品(NH4Cl)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用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把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并非如、想象的有红色铜析出,
而是生成一种蓝色沉淀。同学们非常好奇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
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某碱溶液,某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猜想2: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某碱溶液,某碱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探究】实验一:同学们把一小块切干净的钠投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观察到钠浮
在水面上,并产生气泡;点燃生成的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燃烧起来。
实验二:在剩余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
(1)根据“实验一”判断,金属钠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实验一”中可以燃
烧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2)两个猜想中的“某碱”是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请你判断:猜想      成立。
【实验反思】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隔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