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简答题
初中化学

用实验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写出两种可行方案所需的物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认真观察该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由该图你还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2)若将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你有什么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实验室有一盖玻璃片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不知盛有何种气体?请你作出一种假说(猜想),并按你的假设填表,完成探究过程。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3)在实验室中,用固体物质甲和水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烧杯、药匙、胶头滴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开放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提供:
药品:硫酸铜溶液、铜片、锌片、铁钉和氯化锌溶液
仪器:烧杯、试管
用品:砂纸、火柴
(1)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顺序时,应该取用哪些药品?

(2)同学们发现有的铁钉上有少量铁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发生了化学反应.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请举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3)请写出你是怎样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的(过程、现象、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碳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氯酸钾和二氧化碳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检查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4)如图的 F 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 F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填" a "或" b ")端导管导入.若用 F 装置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溶液(用化学式填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以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写出图中仪器⑧的名称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3)若补充一种仪器,再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还可以制取和收集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左侧试管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什么?
(3)写出右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A B 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5%
10%
15%
大理石的种类
A A A B B B
收集一瓶 C O 2 所用的时间/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研究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会影响 C O 2 的产生速度外,还在研究的影响.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也相同.
(3)为了准确比较 C O 2 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 C O 2 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 C O 2 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 C O 2 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 C O 2 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 C O 2 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 C O 2 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 C O 2 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
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 C O 2 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 N a 2 S O 3 (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 B a S O 3 (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 N a O H 来吸收 S O 2 气体.现有吸收 S O 2 一段时间后的 N a O H 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 B a ( O H ) 2 溶液、 B a ( N O 3 ) 2 溶液[已知 B a ( N O 3 ) 2 溶液呈中性〕、 p H 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 N a O H 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取少量吸收 S O 2 一段时间后的 N a O H 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
(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
(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到时,停止加入;
(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若观察到,则 N a O H 已完全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1%淀粉溶液各4毫升.(2)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pH相同,但不必考虑pH大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出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液制备 K 2 S O 4 并研究 C a S O 4 · 2 H 2 O 加热分解的产物.
(一) K 2 S O 4 的制备

(1)将 C a C O 3 研成粉末的目的是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C O 2 (填写化学式).
(3)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你认为反应Ⅲ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

物质
K C l K 2 S O 4
N H 4 C l M
溶解度/g(25℃)
34.0
11.1
37.2
19.5


(4)不用水而用饱和 K 2 S O 4 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目的是;为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选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 A g N O 3 溶液     b.过量的 B a C l 2 溶液    c.过量的 B a N O 3 2 溶液
(二)研究 C a S O 4 · 2 H 2 O 加热分解的产物.
(5)分离所得的 C a S O 4 · 2 H 2 O 含有 C a C O 3 ,可用盐酸除去,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为了测定 C a S O 4 · 2 H 2 O C a C O 3 的质量比x:y,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首先要,再装入样品.装置A的作用是
②已知 C a S O 4 · 2 H 2 O 在160℃生成 C a S O 4 ,1350℃时 C a S O 4 开始分解; C a C O 3 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900℃进行实验并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m1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m4g
某同学选用b、d或c、d数据组合求出x:y的值,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你认为还可选用上述的(选填序号)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
(7) C a S O 4 · 2 H 2 O 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 C a S O 4 · 2 H 2 O 固体3.44g,放在(5)的实验装置B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①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②将T2~1400℃温度段加热固体所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 M n O 4 溶液中,溶液褪色,则H~I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 C O 2 "、"释放 C O 2 ",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则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

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4) C O 2 是宝贵的碳氧资源. C O 2 H 2 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 H C O O H ),此反应中 C O 2 H 2 的分子个数比为,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填字母序号).

A.

无色酚酞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p H 试纸

(5)请列举 C O 2 的另两种用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实验室需经常取用 N a O H 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部分变质了,若这种猜想通过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请完成下列各题:
(1) N a O H 溶液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面是小强同学设计的验证过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的结论
①用试管取待测液少量,向其中滴加稍过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B a C O 3
溶液中含 C O 3 2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 O H


(3)若将②中加入的溶液换成某盐溶液,会产生与②中不同的实验现象,也可得出②中相同的结论.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盐的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