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
(2) 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________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 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下图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离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小文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不能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向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1)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她每次从该烧杯
中取少量的溶液,进行了以下三个不同的实验。
①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仍无色。
②蒸发溶液,有固体析出。
③向溶液中加入镁条,无气体产生。
上述三个实验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
(4)实验探究:
实验 |
操作 |
主要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
实验1 初步判断 |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
该样品为黑色 固体 |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 |
||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振荡。 |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
该保鲜剂: 。 |
||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活动反思】
(5)实验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
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为了完全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
实验过程中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拓展迁移】
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右图所示,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
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名称 |
洗涤灵 |
洁厕灵 |
炉具清洁剂 |
污渍爆炸盐 |
漂白粉 |
产品样式 |
|||||
有效成分 或功能 |
清洗油污 |
盐酸 |
氢氧化钠 |
过碳酸钠 |
消毒 |
(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
(2)以下物质可以使用洁厕灵清洗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锈 b.油渍 c.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3)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 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 。
(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漂白粉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当有效成分完全消失时,则漂白粉就完全失效;部分消失时,则为部分失效)。
I.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②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H2O+CO2=CaCO3↓+2HClO,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
④ 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HClO的水溶液呈酸性。
⑤ HClO能可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II.交流讨论:
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HClO分解时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一种常见气体是 。
III.实验探究: 下表是探究某漂白粉是否完全失效的实验,请根据表中结论,进行填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 |
。 |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完全失效。 |
IV.继续探究:同学们对某完全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该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和CaCO3; 猜想二: ;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中的成分CaCO3,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外,还有其它来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小聪同学进行实验证明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符合猜想一,而与猜想二不符。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
猜想四:氢氧化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验证】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不成立 |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与拓展】
①若向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定量分析】
探究小组的同学称取氢化钙样品的质量为10g,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假设氢化钙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质量为20g,试计算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 。实验前,关闭活塞,向X中加入水使X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说明 。
②为除去CO2中的HCl气体,B装置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要得到干燥的CO2,C装置中应盛放 试剂。
④请说明装置B、C中试剂不能交换的原因: 。
⑵乙组同学围绕CO还原CuO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是Cu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Cu2O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Cu2O+H2SO4=Cu+ CuSO4+H2O 。②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2O稳定,而CuO将分解生成Cu2O和O2。
【提出猜想】猜想Ⅰ:红色固体是Cu;
猜想Ⅱ:红色固体是Cu2O;
猜想Ⅲ:红色固体是 。
【实验探究】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直到质量不再发生改变,称量得到固体的质量增加。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 ,写出由Cu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Ⅱ: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投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根据以上现象,得到猜想 正确。
【拓展延伸】通过称量红色固体(a g)及灼烧至质量不变时的质量(b g),可以判断红色固体的成分。则欲得到上述实验探究的结果,a、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128(b-a)/16 a(选填“>”、“<”或“=”)。
(8分)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 |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 ; |
|
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
(4)【反思交流】判断实验操作(1)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
(5)【拓展应用】要除去实验室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填字母)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反应②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
猜想1不成立 |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___ |
猜想2不成立 |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试管内溶液变红 |
________________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
① 。 |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② 。 |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① 。 |
方案二: ② 。 |
③ 。 |
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 + CO2=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室温下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
Ba2+ |
Ca2+ |
Na+ |
Cu2+ |
OH– |
溶 |
微 |
溶 |
不 |
CO32- |
不 |
不 |
溶 |
不 |
Cl- |
溶 |
溶 |
溶 |
溶 |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 Na2O、C ② 、C ③ NaOH、C ④ 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最终猜想④是正确的)
步骤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
(1) |
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水中,振荡,静止 |
|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炭 |
(2) |
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 |
|
|
(3) |
|
|
|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 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与(3)中所加不同种类的试剂)。
【结论】猜想④正确。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7 分)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测定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资料:该种塑料袋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图中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装置 A 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 MnO2 粉末的作用是 。
(3)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4)判断塑料袋试样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测算出仪器D质量增重5.4g,仪器 E 质量增重 8.8g,则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过程中由于过氧化氢的量不足,塑料袋试样燃烧不充分,则该塑料试样中碳 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的测算结果 (填“一定偏大”、“一定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图所示。
(1)请写出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 。
(3)某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的,请帮他说明理由 。
(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6)若滤液含有Na+、OH—和CO32—的混合溶液,某同学加适量的CaCl2除去CO32—制得NaOH溶液。该方法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小华同学为探究实验室中三种碳酸盐: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
小华打开盛放碳酸氢铵固体的试剂瓶,闻到有氨臭气味,用湿润的 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 ,证明是氨气。
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许水振荡。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为无色。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加热,很快观察到碳酸氢铵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闻到较浓的氨臭味,同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
(1)实验证明,碳酸氢铵易分解产生氨气,同时产生另一种气体和水。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中的酚酞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3)小华根据碳式碳酸铜和碳酸钙分解的条件,得出这三种固体的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
(4)根据实验,小华联想到农村在存放“碳铵”(碳酸氢铵)化肥时应该注意 。
【实验2】
小华各取三种固体试剂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1:2的盐酸溶液。观察到三支试管中均有 的现象,其中, 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最快。
(1)由实验可知,三种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写出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实验室 (能或否)用碳酸钙固体粉末代替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