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试管 |
物质 |
温度 |
碘液 |
现象 |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
3 |
加 |
变蓝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1 |
加 |
部分 |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2 |
加 |
变蓝 |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 |
加 |
不变蓝 |
(1)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中的对照实验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
(3)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
(4)本实验用37 ℃的水溶液,是因为 。
探究试验题。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1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2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 mL清水或唾液。
试管 |
物质 |
温度 |
时间 |
碘液 |
现象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
3 min |
加 |
?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
1 min |
加 |
变蓝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
2 min |
加 |
部分变蓝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
3 min |
加 |
不变蓝 |
(1)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 。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问题。
试管号码 |
A |
B |
C |
D |
E |
加入物质 |
糨糊、清水 |
糨糊、唾液 |
糨糊、唾液、盐酸 |
糨糊、唾液 |
糨糊、唾液 |
温度 |
37 ℃ |
37 ℃ |
37 ℃ |
100 ℃ |
0 ℃ |
时间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变蓝 |
(1)若以A和B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B和C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B.D和E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可以消化______;唾液中的______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5)A和E可否构成一组科学的探究实验? 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加入的物质 |
是否搅拌 |
温度环境 |
1 |
淀粉糊+2毫升唾液 |
搅拌 |
37℃;10分钟 |
2 |
淀粉糊+2毫升唾液 |
不搅拌 |
37℃;10分钟 |
3 |
淀粉糊+2毫升清水 |
搅拌 |
37℃;10分钟 |
4 |
|
搅拌 |
0℃;10分钟 |
取出1、2、3号试管冷却后,分别向各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⑴当以模拟舌的搅拌为实验变量时,应取 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中 号试管中的物质会变蓝。
⑵分析1号和3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
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从下面选择正确答案)
A、变蓝 B、不变蓝
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从下面选择正确答案)
A、清水不会消化淀粉 B、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
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4号试管中的物质是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变量是 ,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从下面选择正确答案)
A、变蓝 B、不变蓝
实验结论是 。(从下面选择正确答案)
A、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B、唾液淀粉酶消化淀
某学校初二学生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
试管 操作程序 |
1 |
2 |
3 |
加入物质1 |
适量馒头碎屑 |
适量馒头碎屑 |
B |
加入物质2 |
2 mL唾液 |
A |
C |
震荡后保温 |
37 ℃水浴中保持15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预期实验现象 |
D |
E |
F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在2号试管加入物质A,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物质A是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现象D和E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1号试管产生D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你可在3号试管先后加入物质B和C,B和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现象F是____________。该组实验与_________号试管作对照可说明要证明的问题。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的化学消化是从 开始的。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冷却的浆糊;②再向l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请回答:
(1)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l号试管 ;2号试管 。(变蓝、不变蓝)
(2)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 ℃的温水中,效果最好。这样可以模拟 的温度。
(3)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 有消化作用。
(4)上述实验步骤②中.若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只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相同,可是这样做不符合科学探究中设计 的原则。
(5)若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煮沸制成的浆糊立即注入到试管里,接着才按实验要求进行实
验。则2号试管里物质的颜色 ,因为浆糊温度高, 被破坏, 没有被分解。
姗姗小朋友吃苹果,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同伴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试管 |
加入的物质 (各2毫升) |
水 温 |
时 间 |
试 剂 |
加碘后的 现象 |
1号 |
淀粉﹢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
2号 |
淀粉﹢唾液 |
80℃ |
10分钟 |
碘液 |
|
3号 |
淀粉﹢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4号 |
淀粉﹢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_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___消化。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试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用37 ℃水浴,是因为 。
请完成以下两个实验探究:
Ⅰ.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将等量的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将这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
(1)向两支试管内滴加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__试管。
(2)两支试管为什么要放在此37℃的温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中,2号试管起__________作用。把馒头切碎并搅拌这是模拟口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希望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来了解周围的空气质量。他们同时分别在绿树下、道路边放置涂抹凡士林的l0片载玻片,30分钟后取回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得到实验数据:绿树下尘埃粒子数7800个,道路边19200个。
(4)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们分别在绿树下、道路边放置载玻片,其目的是形成对比对照。两种环境各放置l0片载玻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项研究通常采用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取样法。
(6)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