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对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实验时,将60株长势相似的青菜幼苗平均分为A、B、C三组,且以B组幼苗作为对照进行实验。请你在①~⑧中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完成下表的部分实验设计。
|
A组幼苗 |
B组幼苗 |
C组幼苗 |
相同环境条件 |
|
⑤、⑥ |
|
不同环境条件 |
① |
|
|
①高温 ②适宜的温度 ③低温 ④遮光
⑤光照充足 ⑥适量浇水 ⑦不浇水 ⑧大量浇水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蚯蚓,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⑴ 为了探究土壤的干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的方案:
A.取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甲、乙 |
B.甲容器中装湿润的土壤,乙中装和甲中同样的、等量的、烘干的土壤 |
C.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入一条大小、生活情况相同的蚯蚓 |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具有适宜的光线和温度的环境中 |
以上的实验方案不科学的一项是 (填字母),原因是 。实验方案修正后,通过实验可以知道蚯蚓的生活需要 环境。大雨过后,经常看到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原因主要是 。
⑵ 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蚯蚓的运动,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蚯蚓腹部有刚毛,其作用是 。
⑶ 如果兴趣小组还想探究环境的明暗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则应设置的变量是 。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假设: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某合作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是( )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盖在原有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
烟台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6%,人均占有绿地20.5㎡,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主要得益于昆嵛山等周边环境的生态效益。
(1)昆嵛山物种丰富,有赤松、栎树、刺槐、鹅掌楸等1170多种植物。据此可知昆嵛山属于生态系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2)昆嵛山的野生动物多达1161种,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如果灰喜鹊被大量捕杀,是否会造成松毛虫爆发式的增多和鹰的大量减少?为什么?。
(3)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昆嵛山生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大量木材的积累,是树木进行的结果,不但有效维持了平衡,而且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
位置 |
鼠妇数量 |
光照 |
土壤潮湿度 |
纸盒左半部 |
10只 |
明亮 |
干燥 |
纸盒右半部 |
10只 |
阴暗 |
湿润 |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实验过程中最难做好的事情。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有关变量的问题。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可以确定实验的变量是 。
(2)设计实验装置使铁盘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时,铁盘中轴线的两侧应该( )
A.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什么都不盖
B.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C.一侧什么都不盖,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D.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也盖上纸板
(3)实施实验时,如果铺在铁盘里的沙土上有小石块,鼠妇可以钻到明亮部分的小石块下面避光。下列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明亮的一组
B.把石块下的鼠妇统计到阴暗的一组
C.把石块下的鼠妇弄出来继续实验
D.把沙土里的小石块筛出来重新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是处理实验中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应该主要排除哪些干扰,以确保“单一变量”下的实验观测?请说出其中的一种 。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A、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因此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填“阴暗”或“明亮”)两种环境。
B、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鼠妇,静置2分(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C、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见表1)。
表1: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
2分钟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明亮 |
6 |
3 |
2 |
2 |
3 |
2 |
2 |
1 |
2 |
2 |
|
|
|
|
|
|
|
|
|
|
|
阴暗 |
14 |
17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8 |
18 |
(4)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 影响(填“有”或“无”)。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和石块下发现了鼠妇,搬开花盆和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他们决定对“光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进行了科学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这个探究活动。
(1)下表为某同学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
C.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
位置 |
鼠妇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10只 |
明亮 |
5℃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10只 |
黑暗 |
25℃ |
适宜 |
(2)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_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在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是_________(填“1个”或“多个”)。
(4)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形成一组_________实验。
(5)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至少需要多少只鼠妇_________(填“2只”或“10只”)
(6)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填“处死”或“放回自然环境”)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在我们泸县有些地方叫“地虱子”)。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1只 |
2只 |
4 |
7只 |
3只 |
阴暗 |
19只 |
18只 |
16只 |
13只 |
17只 |
请回答: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6.关于本实验探究的思考:
(1)如果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2)若要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在设计该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