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探究一个未知问题时,通常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
①作出假设 ②验证假设 ③发现问题 ④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①②④ | D.①④②③ |
右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
B.未打断瓶颈时变质的是乙瓶 |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煮沸 |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巴斯德用曲颈瓶保存的肉汤4年都没有腐败,其原因在于( )
A.曲颈瓶是封口的,微生物根本无法进入 |
B.没有空气,微生物无法生存 |
C.曲颈瓶中的空气不能与外界中的空气相通 |
D.曲颈瓶口又细又长,空气中的微生物很难通过这样的瓶口进入肉汤中 |
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条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
A.模拟实验 | B.对照实验 | C.直接实验 | D.检测实验 |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初步推测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A.阳光充足 | B.阴暗潮湿 | C.空气新鲜 | D.高温干燥 |
在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A.测量一次 | B.测量多次取最大值 |
C.测量多次取最小值 | D.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测量法 | D.实验法 |
在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
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
B.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 |
C.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
D.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可以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
A.作出假设 | B.制定计划 | C.实施计划 | D.得出结论 |
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
C.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