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生物试题 / 探究题
初中生物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     必要(填“有”或“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背景: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如小白菜叶等),而不喜欢取食其他植物(如樟树叶、柳树叶等),这是由于十字花科植物中有菜青虫喜欢的某种物质。
一、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二、作出假设:                                                         。
三、制定计划:
(1)请你在下面2种方案中选择一种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
  A. 去菜地里直接选取现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
B. 去菜地里选取虫卵,在隔离状态下孵化出菜青虫后进行实验。
你的理由是                                                              。
(2)你认为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最好用……………………………………………… (  )
A.1只                          B.15只
你的理由是                                                              。
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的化学消化是从       开始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              ,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形成了         实验。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与“测定种子的成分”的实验有关的问题:
(1)取一些干燥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试管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说明小麦种子含有      
(2)取一粒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      色的灰,这说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      
(3)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反复揉挤,从纱布中渗出的白色的物质主要是     ,包内剩下的黄白色的胶黏物质主要是       ,取一小块放入培养皿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变为      色。
(4)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这说明了花生的种子中含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
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______________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探究(共8分)
某同学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选取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种子(粒数相同,大小不同),种在同一块地中,且采用同样的管理措施,收获后观察、比较果实的大小。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证明生物的变异分__________的变异和__________的变异,分别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改变引起。
(5)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后,得出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决定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① 用线掉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 换成用线掉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 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 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 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 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⑴ 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
⑵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行为。
⑶ 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⑷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新的           行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步骤:

请根据图中所示的步骤回答:
(1)进行这项实验时,要把用于实验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图B所示的步骤是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4)观察并分析图C所示的现象,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什么新疆吐鲁番的哈密瓜品质好,特别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A ;
②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B ;

③ 将步骤 ② 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 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请回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_____________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 ①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肉切成      (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         (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               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2)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                 (请举出一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 000 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 mL、100 mL、200 mL、400 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小生物,据图陋答问题。

A          B        C         D              E
(1)这几种生物在身体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细胞结构的特点,将图中生物进行分类。
①属于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物的是____________。
②对A的分类,四位同学有不同看法,你认为谁的分类更恰当?
甲:A有细胞壁和液泡,应属于植物;
乙:A没有叶绿体,应属于动物;
丙:A有细胞壁和液泡,不属于动物;它没有叶绿体,也不属于植物;
丁:除了动物和植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分出其他类群,A属于其他类群。
答:___________的分类最恰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