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小学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
⑴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⑵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⑶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加油站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曰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曝(   )喙(   )   曰(   ) 
2.试着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曝——(   )亦谓—— (    ) 曰——( )
相舍——(     )  之——(   )  禽——(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你还积累了哪些成语可以反映和这个故事一样的道理?

来源:2014年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5.鹬蚌相争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根据注解回答问题。
矛盾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无莫能陷也。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我知道有个成语出自这则寓言故事: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人有鬻矛与盾者。
B.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D.其人弗能应也

                                    
(3)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你能举例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ƒ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⑴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暮:____________;②闻:_____________;③善:_____________ 
⑵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⑶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好猴!你看他身,将身一,径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说一说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而 之者,芒芒然归,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而往视之,苗则矣。
解释划线的词语。
悯:                          揠:         
芒芒然:                    谓:         
病:                          趋:         
槁: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译文: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此篇文章蕴含什么样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精彩回放。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篇短文选自《          》。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
思援弓(jiǎo  zhuó)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yú   y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        )
②非也         (        )
③思援缴而射之(        )
④为是其弗若与?(        )
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⑴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失则多,或失则寡:____________                                     __   
然后能其失也:_____________                                        _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 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⑶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音luǒ)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①匠伯:即匠石,②杙(yì):小木桩,用来系牲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百围                絜:丈量
B.匠伯不顾,遂行不到    辍:中止
C.奈何哉其物也          相:看待
D.不可以河              适:适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匠石齐,至于曲辕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以至于此大也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使予而有用                  师道之不传久矣
D.几死,今得之                而后今将图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多,而木匠师徒对此却不屑一顾。
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
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砍伐,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译文:                                                                          
②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译文:                                                                        
③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13%)
梁国杨氏子(   ),甚(   )。孔君平(     ),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7%)
(1)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     ”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    ”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    ”看出来的。(3%)
(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人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⑴解释字的意思。
①识:                    ;②欲:                    
⑵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 ___                                                                
⑶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 )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②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⑷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
                                                                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yǐ);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yuē):“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shì)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yān)。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
本文作者彭端淑,字       ,四川丹棱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          》。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学:          
(2)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          
(3)蜀之(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鄙:         
(4)子何而往?
恃:        
根据文章的意思,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
                                                                 
(2)文中两句“子何恃而往”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
                                                                
(3)“吾一瓶一钵足矣”其中两个“一”和一个“足”说明了什么?
                                                                
(4)“富和尚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
                                                                
(5)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肋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墨子·兼爱中》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昔者楚灵王士细要(喜欢) B.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节(作为)
C.肋息然后(腰带) D.有黧黑之色(朝廷)

下列句子中“比”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比期年 B.比肩继踵
C.其两膝相比者 D.人比人,气死人

下列句子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公问其故 B.不知其故
C.明知故犯 D.故地重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