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与欧洲的往来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9分)
【贞观之治】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分)
【和同一家】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制度创新】
(3) 根据右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1分)
材料三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
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1分)
【开放交流】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被简称为“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丝路辉煌】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B所代表的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古代中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1分)
【丝路发展】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美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华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3.材料二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历史事件。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市。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据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
4.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丝路畅想】
材料四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2015-05-06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这句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完成:
⑴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⑵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⑷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⑸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 年 9 月 10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5 年在博鳌亚 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 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是谁吗?
(2)丝绸之路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开的? 
(3)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唐朝和明朝是我国中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时期,你能分别举出一例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并回答问题

⑴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⑵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大约在我国哪一朝代开辟?
⑶ 指出唐朝与A地区发展关系的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 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三 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到国外去学习佛教”和唐朝时期六次东渡日本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⑵材料二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指什么事件?“海上远征”最远到达了哪里?
⑶材料一和三反映了唐朝和清朝各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  600多年前有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向远方驶去。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材料三 这只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铁器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各国也纷纷遣使来中国……
(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这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2)材料二描写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发生在谁在位时期?你知道这只远洋船队远航的起止时间吗?他最远航行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只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远航有怎样重大的作用?
(4)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政策?请另举一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6、7世纪,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才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大化改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图1为颐和园石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华美的艺术品之一;图2为吉野号,明治天皇提取皇室费用购买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之一。)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热情的皈依者"的历史作用。
(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皇室开支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日比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之一。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4分)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英国)
请回答:
①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②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③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④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复杂多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友好交流】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日本仿效唐朝"法式"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
【各自探索】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侵略抗争】
材料四 如右图

(3)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请各举一例日军犯下的侵华暴行。材料四反映了日本的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什么?
(4)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5)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分别是谁?列举他们的对外活动。(4分)
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答:                                                                         
                                                                            
(3)从唐朝的对外关系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2分)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到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有十三次。随同前来的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工匠、水手等。同时,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材料二 中国是日本的第一位老师。七世纪中期,日本向老师学习并进行改革。19世纪末,日本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次向他的老师发动战争。
材料三  2012年9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决不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实际控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1)材料一中"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请举出典型事件一例。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日本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战争"是指哪次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3)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李宗仁领导的抗战以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
(4)材料三体现了中日两国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七年级(6)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请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收集分类

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图片           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合。(填序号)
步骤二:精选史实
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设置  ①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制度,册封  ②  和班禅;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③ 。 

步骤三:归纳整理
根据步骤二归纳历代政府采取哪些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举两种方式即可)
步骤四:学史感悟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材料二: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将高仙芝在中亚坦罗斯城与阿拉伯大食国的战争中失败,被俘去一批造纸工匠的士兵。当地人组织这些俘虏传授造纸方法,并在撒马尔康办起造纸的厂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形象地再现了造纸的流程,那么纸最早出现在那个朝代?
(2)分析材料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材料一显示的成果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但该成果制作原料是木材,又使得该发明成为吞噬森林的一大杀手。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请你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合理性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汉与欧洲的往来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