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与欧洲的往来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历史人物的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问题一: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在位时的年号是贞观,那么他就是谁?人们把他统治时期称为什么?其为了加强汉藏友谊,把谁嫁到了吐蕃?
(2)问题二:图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称她的统治为什么?
(3)问题三:图三中的历史人物远赴天竺学习佛教,他是谁?其归国后著有一部书籍名叫什么?
(4)问题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图四人物的名句,他就是谁?被后人称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七年级(6)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请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收集分类

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图片           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合。(填序号)
步骤二:精选史实
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设置  ①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制度,册封  ②  和班禅;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③ 。 

步骤三:归纳整理
根据步骤二归纳历代政府采取哪些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举两种方式即可)
步骤四:学史感悟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④文化辉煌,⑤科技发达。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列举一则史实来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①治世、盛世:                 ②对外交往活跃:              
③国内民族融合:               ④文化辉煌:                  
⑤科技发达:                   
(2)唐朝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朝代,它继承了隋朝的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并逐步发展完善。这两项制度是什么?
(3)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唐朝历史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6、7世纪,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才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大化改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图1为颐和园石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华美的艺术品之一;图2为吉野号,明治天皇提取皇室费用购买的19世纪末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之一。)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热情的皈依者"的历史作用。
(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皇室开支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日比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材料二: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将高仙芝在中亚坦罗斯城与阿拉伯大食国的战争中失败,被俘去一批造纸工匠的士兵。当地人组织这些俘虏传授造纸方法,并在撒马尔康办起造纸的厂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形象地再现了造纸的流程,那么纸最早出现在那个朝代?
(2)分析材料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材料一显示的成果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但该成果制作原料是木材,又使得该发明成为吞噬森林的一大杀手。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请你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合理性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岁月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世界风云变化。
材料一: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唐朝达到了顶峰,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从而逐渐与世界的发展脱轨。
材料二: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欧洲的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使得欧洲在1914年前的一百多年里,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
——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请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文化交往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唐文化对外影响力的主要表现?分析清朝出现与世界脱轨的原因。
(2)材料二所提“欧洲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三大革命?其共同作用如何?欧洲的殖民扩张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完成:
⑴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⑵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⑷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⑸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并回答问题

⑴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⑵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大约在我国哪一朝代开辟?
⑶ 指出唐朝与A地区发展关系的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简表

时间
事件或史实
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①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 ②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
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战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年
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
激起中国人民无比愤慨,成为 ③ 的导火索
1922年
签订《  ④ 》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根据岳麓书社初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土,没有妥协的余地。”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王毅指出,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扣国际公理的底线。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考问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招提寺是谁设计和建造的?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2)完成材料二表格中的空格处内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古代和近代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
(4)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材料四中我国立法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  600多年前有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向远方驶去。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材料三 这只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铁器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各国也纷纷遣使来中国……
(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这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2)材料二描写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发生在谁在位时期?你知道这只远洋船队远航的起止时间吗?他最远航行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只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远航有怎样重大的作用?
(4)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政策?请另举一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品中考网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A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B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二 他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节选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A、B两处的填空。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 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三 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到国外去学习佛教”和唐朝时期六次东渡日本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⑵材料二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指什么事件?“海上远征”最远到达了哪里?
⑶材料一和三反映了唐朝和清朝各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史实。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图片一                                    图片二
①图片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主要出使哪个国家?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②图片二中的人物主要出使哪个国家?(1分)
③依据材料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④以上这种对外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说的“策”是指什么制度?
(2) 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举一例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3) 说出三个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具体史实。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荣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汉与欧洲的往来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