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工业文明与低碳生活”
步骤一:走进历史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哪国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是什么?它们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新时代?
步骤二:回归生活
(3)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少乘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请问火车的发明者是谁?
步骤三:学会反思
(4)工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
(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005年10月17日,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第5次参拜摆放着 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美化侵华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事实赔礼道歉.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中日友好关系,也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1)请你举出至少三个典型事例来说明日本侵华暴行是铁一般的事实。
(2)读了上述材料,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你想对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1)上述传单和口号出现在哪次事件中?该事件爆发于何时何地?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该事件的斗争目标是谁?
(3)这次事件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这段史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法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诽,而循礼者不足多。”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史料中的卫鞅之谁?
(2)他的思想,得到了当时哪个国家的采纳和实施?其内容是什么?
(3)卫鞅的思想对该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句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对此人应如何评价?
(3)你对他的哪些名言感受最深?(至少两句,请说明理由)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道德上的黑暗”。
——《独秀文存》
(1)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运动?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是指什么?
(3)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4)这场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1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
(3)蒋介石定要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4)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的结果如何?(1分)
体验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出发的时间?前后几次下西洋?最远到哪里?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3)你认为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试着说出两点)
(4)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
看图回答问题(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6分)
(1)请写出图一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的事迹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缩影?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古代哪个国家?他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通过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定》用“三个极大”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即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1)历次的三中全会都通过了一些重大的决议。哪年召开的哪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的30年农村改革从何地开始?
(2)农村改革开始后,党实行什么政策“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3)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以下措施中,哪些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多项选择 2分)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古代统治者进行了探索。
(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怎样的措施,有何影响?
(2)秦初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汉初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统一国家的建立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他的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请你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们最需要体现名言的哪种精神?
(4)“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
(5)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6)请列举“秦王”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而采取的措施两条。
(7)如果你处于当时社会,假设自己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农民,你会对以上哪些措施有看法,是欢迎还是反对?请说出理由。
(8)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你有何感想呢?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条约?
(2)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帝国主义如何将中国一步一步的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