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由静止开始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一定由电势低的地方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 |
B.试探电荷不可能产生电场 |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不可能跟电场线重合 |
D.如果带电体的体积比较大,它就一定不能被看作点电荷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
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
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
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
M和N是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M带1.6×10-10 C的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
B.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
C.摩擦过程中质子从N转移到M |
D.在摩擦过程中M和N的电荷总量不变 |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
C.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
D.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
关于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一定很小 |
B.检验电荷一定带正电 |
C.点电荷、元电荷、检验电荷是同一种物理模型 |
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
两个点电荷Q1、Q2固定于x轴上,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足够远处沿x轴负方向移近Q2(位于坐标原点O)过程中,试探电荷的电势能Ep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点电势为零,N点场强为零 |
B.M点场强为零,N点电势为零 |
C.Q1带负电,Q2带正电,且Q2电荷量较小 |
D.Q1带正电,Q2带负电,且Q2电荷量较小 |
在粗糙的斜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度的释放带有恒定电荷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沿斜面运动到 N点静止.则从M到 N的过程中( )
A.小物块所受的电场力减小 |
B.小物块的电势能可能增加 |
C.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一定小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D.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 N点的电势 |
两个物体分别带有电荷
A.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
B.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斥力 |
C.如果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
D.如果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
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中垂线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的a点沿直线移动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则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 )
A.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变化 | 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 |
C.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 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 |
如图所示为一个点电极A 与平板电极B 接入电源时的空间电场分布图,C 为A 到B 垂线的中点,D、E 为同在A、B 垂线上的两点,DC=CE,F、G 处在DE 的中垂线上,FC=C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电极的带电量小于B 电极的带电量
B.F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C 点的电场强度
C.DC 两点间电势差小于CE 两点间电势差
D.电子从F 点沿直线移动到G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下面关于电场线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静电场中释放的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
B.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定与通过此处的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 |
C.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定与通过该点的正电荷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D.电场线是闭合曲线 |
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毛皮和硬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荷 |
B.电量为2.0×10-19C的电荷实际上是找不到的 |
C.只有导体才会带电,绝缘体是不会带电的 |
D.导体能感应起电,绝缘体也能感应起电 |
两个带电荷量分别为Q1、Q2的质点周围的电场线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A.两质点带异号电荷,且Q1>Q2 |
B.两质点带异号电荷,且Q1<Q2 |
C.两质点带同号电荷,且Q1>Q2 |
D.两质点带同号电荷,且Q1<Q2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