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M、N,分别固定在A、B两点,O为AB连线的中点,CD为AB的垂直平分线. 在CO之间的F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P(设不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P在CD连线上做往复运动则 ( )
A.小球P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
B.小球P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每次经过O点时的速率不断减小
C.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往复运动过程中周期不断减小
D.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
如图所示,在x轴上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不正确的是( )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
B.四个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
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
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
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上相等的电荷; | B.元电荷就是电子; |
C.元电荷就是质子; | D.带电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它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
C.电荷间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电场最基本的特征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
D.电场是人为设想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 |
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这是因为 ( )
A.丝绸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
B.玻璃棒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 |
C.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
D.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 |
M和N是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M带1.6×10-10 C的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
B.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
C.摩擦过程中质子从N转移到M |
D.在摩擦过程中M和N的电荷总量不变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
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
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
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
两个大小材质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两小球接触后分开,小球带电量为( )
A.a为+3q,b为﹣q | B.a为﹣q,b为+3q |
C.a为+2q,b为﹣2q | D.a为+q,b为+q |
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量为+q及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小且为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0及静电力常量为k,则 ( )
A.点电荷乙越过B点后继续向左运动,其电势能增多 |
B.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 |
C.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 |
D.OB间的距离为 |
关于元电荷、点电荷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
B.元电荷是表示电子和质子的统称 |
C.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 |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
C.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
D.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由静止开始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一定由电势低的地方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 |
B.试探电荷不可能产生电场 |
C.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不可能跟电场线重合 |
D.如果带电体的体积比较大,它就一定不能被看作点电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