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一硝基甲苯(包括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
反应原理: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数据:
实验步骤:①浓硫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1:3配制混合溶液(即混酸)共40 mL;
②在三颈瓶中加入13g甲苯(易挥发),按图所示装好药品和其他仪器;
③向三颈瓶中加入混酸;
④控制温度约为50℃,反应大约10 min,三颈瓶底有大量淡黄色油状液体出现;
⑤分离出一硝基甲苯,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一硝基甲苯共15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要在三颈瓶中加入少许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冷却水从冷凝管的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反应后产物的方案如下:
其中,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操作2必需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温度计、锥形瓶、牛角管(尾接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一硝基甲苯的产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分实验室利用如图中装置制取乙酸异戊酯,其合成过程为:
①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并注入0.14 mol异戊醇和0.35mol冰醋酸,再加入4mL浓H2SO4至不再分层。②在烧瓶上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加热混合物1h后,冷却至室温。③把混合物转至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分层后除去水层,再用蒸馏水洗涤有机层。④用5%的NaHCO3溶液分几次洗涤产品直至中性。⑤向上述溶液中加NaCl晶体,搅拌静置,对液体进行分液。⑥将粗产品转至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并加适量无水MgSO4或Mg(NO3)2,蒸馏,收集135-143℃之间的馏分。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是由 进入,由 (均填“A”或“B”)流出。
(2)圆底烧瓶中的物质 (填“会”或“不会”)从冷凝管上口跑掉,是因为 。
(3)合成实验中浓H2SO4的作用是 。
碎瓷片的作用是 。
(4)乙酸与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之比0.35:0.14>1:1的原因是 。
(5)在③中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的作用是 。
④中用NaHCO3溶液洗涤产品的作用是 。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 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设计】甲、 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 (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
【实验步骤】
A 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
B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在试管②中加入5 mL X试剂;
D 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1)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试管2中加入的X试剂为 。
(3)步骤E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常用 方法分离获得实验中的乙酸乙酯。
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
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沸点为249℃,溶解度为0.34g;乙醚的沸点为34.8℃,难溶于水。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中萃取分离苯甲醇与苯甲酸钠时,选择乙醚作萃取剂的理由是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_____并洗净备用。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______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___,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产品甲是________。
收集乙醚的适宜温度为____。如图所示,若温度计水银球放置的位置是“a”,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甲中混有 (低沸点、高沸点)杂质。
(3)操作Ⅲ的名称是抽滤,回答下列问题:
①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主要还有 、 (填仪器名称)。
②下列抽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 |
B.放入滤纸后,直接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和沉淀,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
C.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 |
③操作Ⅲ的抽滤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
④若得到的苯甲酸为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实现固液分离?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12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右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实验步骤如下:
将Na2Cr2O7溶液与浓硫酸混合液放置在B中。在A中加入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上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除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3)温度计的作用分别是C1 ;C2 。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水在 层(填“上”或“下”)。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1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1-丁醇、浓H2SO4和溴化钠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
竖直冷凝管接通冷凝水,进水口是_____(填“I”或“Ⅱ”);冷凝回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并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
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和 ,写出C装置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1-丁醇 |
-89.5 |
117.3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丁醚 |
-95.3 |
142.4 |
1-丁烯 |
-185.3 |
-6.5 |
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分离出1-溴丁烷。
①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
②____;③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收集所得馏分。
(4)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 g、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 g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为主要原料制备环己烯。
(1)制备粗品
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填“g”或“f”)。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已知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
物质 |
甲醇 |
苯甲酸 |
苯甲酸甲酯 |
沸点/℃ |
64.7 |
249 |
199.6 |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g苯甲酸和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1),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浓硫酸的作用是 ;
简述混合液体时最后加入浓硫酸的理由: 。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图三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沸点,最好采用 装置(填“甲”或“乙”或“丙”)。
Ⅱ.粗产品的精制
(3)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写出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Ⅰ 操作Ⅱ 。
(4)能否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 (填“能”或“否”),
并简述原因 。
(5)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是 。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有机物M(分子式:CxHySz)是隐形飞机上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
M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三种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
Ⅰ定性实验: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M组成元素进行了下列实验:将少量样品放入燃烧管A中,通入一定量O2,用电炉加热使其燃烧,所需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
(1)该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每一组仪器只能使用一次)
(2)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3)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管中放入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上述中错误的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实验:
(1)若测产生CO2气体体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结束后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2)若测产生CO2气体质量,采用沉淀法。下列沉淀剂最好的是
a.0.1mol/LCaCl2溶液 b.0.1mol/L Ca(OH)2溶液
c.0.1mol/L Ba(NO3)2溶液 d.0.1mol/L Ba(OH)2溶液
已知某醇燃料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得到如下表所列的实验结果(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 |
101.1 g |
102.9 g |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
312.0 g |
314.2 g |
根据实验数据求:
(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_______ 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3)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4)该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已知这种醇的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该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定某液态有机物X(分子式为C2H6O2)的结构,某同学准备按下列程序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价键理论预测X的可能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
(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X的结构(表格可不填满)。
实验原理 |
预期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
对应X的结构简式 |
取6.2 g X与足量钠反应,通过生成氢气的体积来确定X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数目,进而确定X的结构 |
|
|
|
|
|
|
|
|
|
|
(3)根据实验方案,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仪器,画出实验装置图。
要求: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上面的方式表示。
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连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用“△”表示。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收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试管Ⅰ中的试剂 |
试管Ⅱ中试剂 |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
A |
2 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 mol·L-1浓硫酸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5.0 |
B |
3 mL乙醇、2 mL乙酸 |
0.1 |
|
C |
3 mL乙醇、2 mL乙酸、6mL 3 mol·L-1硫酸 |
1.2 |
|
D |
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 |
1.2 |
(1)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mL和________mol/L。
(2)分析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n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用字母填空)。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_______(用字母填空)。
A.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
B.生成H2O的质量 |
C.通入O2的体积 |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白柠檬素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
沸点/℃ |
熔点/℃ |
密度(20 ℃) /g·cm-3 |
溶解性 |
甲醇 |
64.7 |
— |
0.791 5 |
易溶于水 |
乙醚 |
34.5 |
— |
0.713 8 |
微溶于水 |
3,5二甲氧基苯酚 |
— |
33~36 |
— |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
(1)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①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________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或“下”)层。
(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饱和NaHCO3溶液、饱和食盐水、少量蒸馏水进行洗涤。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除去乙醚 b.重结晶
c.过滤除去干燥剂 d.加入无水CaCl2干燥
(4)固液分离常采用减压过滤。为了防止倒吸,减压过滤完成后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
某实验小组用燃烧分析法测定某有机物中碳和氢等元素的含量,随后又对其进行了性质探究。将已称量的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样品全部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分别测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可能用到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气体流向连接实验装置 → → →d→ → → → g(用仪器接口编号填写)。
(2)B装置中制O2时所用的药品是 。实验中,开始对C装置加热之前,要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 ;停止加热后,也要再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 。
(3)已知取2.3g的样品X进行上述实验,经测定A装置增重2.7g,D装置增重4.4g。试推算出X物质的实验式 。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实验测得:2.3g的 X与过量金属钠反应可放出560mLH2(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且已知X分子只含一个官能团。查阅资料后,学生们又进行了性质探究实验:
实验一:X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氧化最终生成有机物Y.
实验二:X与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有机物Z.
则①写出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除去Z中混有的Y所需的试剂和主要仪器是 、 。
(5)若已知室温下2.3g液态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可放出68.35kJ的热量,写出X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