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①写出A中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已知上述有机反应是放热反应,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及_____ _________。
③ 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④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⑤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 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_____ ____________。
②选择合适的制取实验装置___ ___。
③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
④纯净的乙炔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含有H2S和PH3而有恶臭气味。可以用____ _______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的浓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取其他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改进和优化海水综合利用工艺的设想和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用混凝法获取淡水 ②提高部分产品的质量
③优化提取产品的品种 ④改进钾、溴、镁的提取工艺
(2)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中吹出Br2,并用纯碱吸收。碱吸收溴的主要反应是Br2+Na2CO3+H2O→NaBr + NaBrO3+NaHCO3,吸收1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3)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下图:
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
离子 |
Na+ |
Mg2+ |
Cl- |
SO42- |
浓度/g/L |
63.7 |
28.8 |
144.6 |
46.4 |
该工艺过程中,脱硫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产品2的化学式为 ,1L浓海水最多可得到产品2的质量为 g。
(4)采用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模拟“镁法工业烟气脱硫”并制备 ,其实验过程可表示为
(1)在搅拌下向氧化镁浆料中匀速缓慢通入 气体,生成 ,反应为 ,其平衡常数 与 的代数关系式为 __________;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提高氧化镁浆料吸收 效率的有_____(填序号)。
A. |
水浴加热氧化镁浆料 |
B. |
加快搅拌速率 |
C. |
降低通入 气体的速率 |
D. |
通过多孔球泡向氧化镁浆料中通 |
(2)在催化剂作用下 被 氧化为 。已知 的溶解度为 , 氧化溶液中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以负载钴的分子筛为催化剂,浆料中 被 氧化的速率随 的变化如题图甲所示。在 范围内,pH增大,浆料中 的氧化速率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制取 晶体。在如题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搅拌下,使一定量的 浆料与 溶液充分反应。 浆料与 溶液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__;补充完整制取 晶体的实验方案:向含有少量 的 溶液中,_______________。(已知: 在 时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室温下从 饱和溶液中结晶出 , 在 下干燥得到 ,实验中需要使用 粉末)
超纯 是制备第三代半导体的支撑源材料之一,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发了超纯纯化、超纯分析和超纯灌装一系列高新技术,在研制超纯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工业上以粗镓为原料,制备超纯 的工艺流程如图:
知:①金属 的化学性质和 相似, 的熔点为 ;
② (乙醚)和 (三正辛胺)在上述流程中可作为配体;
③相关物质的沸点:
物质 |
|
|
|
|
沸点/ |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 的晶体类型是_____;
(2)“电解精炼”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池温度控制在 的原因是____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3)“合成 ”工序中的产物还包括 和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残渣”经纯水处理,能产生可燃性气体,该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流程中 得到了循环利用
B.流程中,“合成 ”至“工序 ”需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C.“工序 ”的作用是解配 ,并蒸出
D.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 和
(6)直接分解 不能制备超纯 ,而本流程采用“配体交换”工艺制备超纯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分子中的 键角大小: _____ (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
钴配合物[Co(NH3)6]Cl3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2.0gNH4Cl,用5mL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3.0gCoCl2•6H2O后,将溶液温度降至10℃以下,加入1g活性炭、7mL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6%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55~60℃反应20min。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25mL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4mL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图。
仪器a的名称是 。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 、 ;可选用 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
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 。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 c(HCl) ∶ 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可知反应平衡常数 K(300℃)________ K(400℃)(填"大于"或"小于")。设HCl初始浓度为 , 根据进料浓度比 c(HCl)∶ c(O 2)=1∶1的数据计算 K(400℃)=________(列出计算式)。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 c(HCl)∶ 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________。
(2)Deacon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Δ
Δ
Δ
则 的 Δ H=________ 。
(3)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HCl的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写出2种)
(4)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负极区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写反应方程式)。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需消耗氧气________L(标准状况)
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 .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 , 关闭 、 , 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 , 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打开 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 )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 , 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 , 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 )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 的盐酸 ,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
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C._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的进出方向为 。
(3)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______.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应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
实验题
I.(1)写出上图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2)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_____(填字母)
Ⅱ.实验室要配制2 mol/L稀硫酸240 mL。
(1)量取浓硫酸时,用下面那种规格的量筒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 ④500 ml
(2)配制该稀硫酸时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 等.
(3)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将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进行读数_____________;
②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至液面处_____________;
③ 容量瓶事先有水,没干燥_____________
III.200ml 5mol/lNaOH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是 g,取出20 ml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将取出的溶液稀释至100 ml,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1,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TeOSO4+2SO2+3XTe↓+3H2SO4,则X为 (化学式).
(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1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
实验 |
温度/℃ |
反应时间/h |
粗蹄沉淀率 |
a |
65 |
3.0 |
65.0 |
b |
80 |
3.0 |
98.9 |
c |
80 |
2.0 |
98.9 |
d |
90 |
2.0 |
97.0 |
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 和 .
②实验a和b的目的是 .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和 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 (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水中因含有机物而具有较高的化学耗氧量。常用酸性KMnO4氧化有机物测其含量。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仪器A为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要顺利完成实验,步骤Ⅲ中溶液颜色应为 。
(2)完善步骤Ⅳ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C2O42—+ MnO4—+ = Mn2++ CO2↑+
该步骤中KMnO4溶液紫色会逐渐褪去.某探究小组测得某次实验(恒温)时溶液中Mn2+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
请解释n(Mn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快速增大的原因:
(3)若步骤Ⅳ中所用Na2C2O4溶液为20.00ml,已知滴定后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写出滴定前的液面读数 。
(4)若实验测量结果比实际有机物含量偏高,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猜想:
猜想1:水样中Cl—影响
猜想2:配制Na2C2O4标液定容时 。
(5)若猜想1成立,请根据资料卡片补充完善上述实验以消除Cl—影响。(限选试剂:AgNO3溶液、Ag2SO4溶液、KMnO4溶液、Na2C2O4溶液) 。
资料卡片:
1、有机物可被HNO3氧化。
2、AgCl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3、Ag2C2O4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观察到溴水褪色的现象。
(1)[提出问题]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提出猜想]
①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离子的物质的量。
(4)[实验探究]
取含0.005mol Br2的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再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固体质量为1.88g。
(5)[解释与结论]
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0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a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2a 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
若已知CH3COOAg易溶解于水,试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思与评价]
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