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对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D.接种了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氮源,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其结果往往比实际值低 |
C.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出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液体培养基 |
D.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有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胨等 |
下列对于传统发酵技术中有关防止杂菌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生产哪种发酵产品,原料和器具都要做严格的灭菌处理 |
B.腐乳制作中,加盐加酒都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 |
C.泡菜制作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 |
D.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 |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立即开启锅盖,拿出培养基和工具待用 |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
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
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
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
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
右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
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时 |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1P,多数32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 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
C.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 D.一定有32P,但不含35S |
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到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
A.尿素与肽酶的作用结果相似 |
B.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C.蛋白质在尿素中的溶解度低 |
D.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该反应是否完成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
B.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 |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多种微生物的菌落 |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