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的大殿内挂着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B.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造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是(     )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B.促使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助于中国文明的传承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提出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有位思想家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这位思想家是(    )

A.朱熹 B.王阳明
C.顾炎武 D.王夫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