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剖度 |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步,丑妇之贱态。”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与此最相符合的是
A.董仲舒 | B.李贽 | C.康有为 | D.陈独秀 |
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
A.明朝中期 | B.清朝初期 | C.清朝末期 | D.民国初年 |
康有为曾说,他著《孔子改制考》,则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六经皆孔子所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
A.经世致用 | B.工商皆本 | C.民主科学 | D.重农抑商 |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已有2500余年的发展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儒学被统治阶级推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近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儒学是何时由谁创立的?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儒学是何时怎样成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的?
(3)儒学在宋代有怎样的新发展?请举出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4)明清时期儒学面临怎样的境遇?最终结局怎样?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5)近年来我国出现一股国学热(国学,主要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你对儒学重新受到重视有何见解?
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提出了民主的思想。近代以来,追求民主、自由更是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变法法令:
(7月29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
(8月2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考核属员。……
(8月30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
——赵恒烈、徐锡祺《中国历史资料选》
材料四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1902年6月26日
(1)指出黄宗羲、顾炎武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变法法令和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有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谋求民主政治的实践效果。
(4)康有为和孙中山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兴民权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他们在兴民权的手段和政体上有什么不同?
(5)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哪些新的婚姻观念?从思想的角度指出这种新观念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罚敬信,民虽寡,强。……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
材料二:“三代以上之法(最初的法律)……未尝为一己而立也,是为天下人而立。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辛亥革命》
材料四:“那些使外在立法成为可能的强制性法律,通常称为外在的法律。那些外在的法律即使没有外在的立法,其强制性可以为先验理性所认识的话,都称之为自然法。”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最高权力本来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因此每个公民(仅仅作为臣民)的一切权利,特别是作为国家官吏的一切权力,都必须从这个最高权力中派生出来。当人民的主权得以实现之时,也就是共和国成立之日。”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个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在这方面,如同其他各方面一样,防御规定必须与攻击的危险相称。野心必须用野心对抗。”
“法治就是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西方法制史》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的法治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法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法治主张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
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
①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 “是非决于学校”
③ 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④ 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段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2)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⑵材料一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
(3)同为启蒙思想,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相比,我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在思想主张内容上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4)材料二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