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
①君臣关系 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等级从属关系 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 B.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 D.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因亲疏而形成宗法等级
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中》)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
《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来源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 B.官僚政治 | C.家国一体 | D.君主专制 |
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
A.“郡县”优于“封建” |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
C.“封建”优于“郡县” |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 )
A.“家天下”制度 | B.王位世袭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古书记载:“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反映出商朝王权( )
A.与神权密切结合 | B.完全听命于天 |
C.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D.被神权所左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