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梁启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簏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是()

A.反抗君主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与民主共和的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的是:
①编成《滑达尔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②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③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                 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言论与“中体西用”思想相符的是
①“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③“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⑤“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

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
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

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的实践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