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高中历史

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编译外国的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为林则徐虎门销烟172周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则徐、孙中山都

A.都是开眼看世界的人
B.反对封建统治
C.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D.反对外来侵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蒸汽机 B.火车 C.汽车 D.轮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君主立宪政治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师同文馆在1869年设置的课程内容包括:外文、代数学、物理、化学、医药、外国史地、航海测算、汉文经学等。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重视传授西方科学知识
②旨在培养洋务所需人才
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
④彻底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提出来的是

A.魏源《海国图志》 B.洪仁玕《资政新篇》
C.张之洞《中体西用论》 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体西用”主张认为

A.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传统的“三纲、五常”可以稍改
B.器械工艺之类尽可改进
C.外国的科技和政治制度都比中国先进
D.“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外来东西不可轻信采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应属于

A.西学东渐 B.西学中源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浚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务……微臣创设招商局之意,本是如此。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四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自强”的途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李鸿章有何新认识?
(3)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上述认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接受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D.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