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表3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直隶 |
山西 |
陕西 |
河南 |
广西 |
贵州 |
云南 |
175 |
154 |
108 |
77 |
3 |
4 |
6 |
3 |
1 |
2 |
① 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②地理上的方便
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据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
B.该漫画描绘的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①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④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西方的启蒙思想 | B.西方的“长技” |
C.介绍研究西学 | D.早期维新思想 |
1844年知识分子徐继畲初撰英吉利一节,2400余字中就有“夷”字21个,而到l848年他以《瀛环志略》的书名刊行时,书中的“夷”字奇迹般地消失了,如英吉利一节扩至7600余字,却不见一个“夷”字,原来他用中性词或尊称取代了这些贬称,如将“夷目”改称“英官”就是一例。由此可见
A.夜郎自大观念在中国消失了 |
B.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相互融合了 |
C.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逐渐建立 |
D.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中国知识分子 |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
B.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C.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 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
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这是福建省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 |
B.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 |
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
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其中,“鸦片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晶 |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