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从贞观元年起,便以“他官”参预宰相事。还让“他官”参加门下省政事堂会议,成为事实宰相。其目的是

A.约束宰相行为 B.加强行政管理
C.分割宰相权力 D.提高办事效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C.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D.王位世袭制的恶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

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主张加强相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反对中央集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上述举措旨在(   )

A.弱化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 D.抑制相权加强皇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置刺史,其共同目的是(   )

A.服务皇帝加强监察 B.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D.代替皇帝掌管律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
(3)根据材料三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德森认为“很多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能解释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年间,有人在北京印书坊进行调查,发现印刷发行量最多的书籍是(  )

A.《海国图志》 B.《明夷待访录》
C.《四书集注》 D.《天工开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监察官员能力有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