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翼论某时期政制之变云:“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材料论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史事
A.战国 | B.秦朝 | C.西汉 | D.东汉 |
下图是我国几个不同朝代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史实相符的是
A.图②中的皇权不如图①中的皇权尊崇 |
B.图③中的皇权比图②的皇权更加分散 |
C.图④所示朝代的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 |
D.图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符合历史时序 |
图是中国古代的一份科举考试答卷。依据图片信息,以下推断可以成立的是
A.是研究隋唐科举制的一手史料 |
B.这肯定是一份誊录答卷 |
C.该答卷不可能早于宋代 |
D.该考生还将继续参加省试 |
“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 B.军功爵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前2世纪末,西汉政府先后设置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和敦煌郡。以上四郡的设置使西汉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控制
A B C D
唐朝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军政机构,进行有效管辖。下图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设在该地的军政机构是 ( )
A.安西都护府 | B.渤海都督府 | C.忽汗州都督府 | D.西域都护 |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 B.加强专制皇权 |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D.扩大统治区域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在评论唐太宗( )
A.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 | 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C.完善科举制 | D.制定《唐律》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这段话应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皇帝不专制,文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元史》载某一机构的职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该机构应是:
A.宣政院 | B.吏部 |
C.中书省 | D.行省 |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 )
A.枢密院 | B.中书省 | C.三司 | D.内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