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儒家“人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
C.“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理论 |
D.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
湖北省境内现存赤壁之战遗址的石壁上有“赤壁”两个大字,有史书记载是当年赤壁之战时周瑜战胜曹军后挥剑在石壁上刻下的。但考古学家否定了这一记载,其理由是这两个字的字体是楷书,而周瑜所处的东汉末年正处于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时期, 以下各项关于这一论断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考古工作中史料之间可以互相佐证
②说明考古学家否定了赤壁之战的真实性
③印证了书法艺术在史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④印证了汉代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巅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
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C.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 |
D.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中有孔子和学生宰予对此的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的是
A.中庸人和 | B.神本文化 |
C.以德治国 | D.孝悌之义 |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一学说是( )
A.阴阳五行学说 | B.大一统学说 |
C.仁政学说 | D.天人感应学说 |
孔子日:“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表明孔子主张
A.省刑慎刑 | B.先礼后刑 |
C.废除刑法 | D.刑罚得当 |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无为而治 | B.礼法并用 |
C.礼乐仁政 | D.严刑峻法 |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尚贤”思想 |
C.道家“无为”思想 | D.法家“法治”思想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 |
B.儒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墨家、法家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 ②重视道德的意义 ③追求社会的平等 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下图)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 )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
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