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 ,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对这一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复古情绪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思潮
B.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
C.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素人际关系的向往
D.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那么“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该出自(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是(      )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墨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偶览《孟子》,当他看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时,不禁勃然大怒,当天就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配享。不久,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这反映

A.孟子反对君主制 B.宋明理学的影响深远
C.君主专制空前强 D.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
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