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老子的观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论述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李明同学暑假去泰山旅游,看到一座岩石上刻有《道德经》,他看到石刻上出现的内容可能有
A.“福祸相倚” |
B.“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君权神授”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派实力最强 |
B.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
D.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④“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
A.①王充②荀子③董仲舒④韩非子 |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韩非子④王充 |
C.①王充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韩非子 | D.①董仲舒②韩非子③荀子④王充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顺其自然”的理念与此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墨子 | B.老子 | C.孟子 | D.韩非子 |
孔子终其一生,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始终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其主要原因是
A.其学说没有形成思想体系 |
B.其“无为而治”思想不可能被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
C.其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 |
D.孔子以教育为重,对思想传播不感兴趣 |
下列关于荀子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①人性生来就是善的 ②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③治理国家应礼法并施 ④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
A.所持的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
B.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 |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