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初中语文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恃: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⑥顾:难道,反而。

(1)解释加点的词。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子何恃而往

  

③越明年

  

④年且九十

  

(2)下边加点词的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惧其不已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B.而山不加增

日出而林霏开

C.以告富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吾欲之南海

辍耕之垄上

(3)翻译句子

①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5)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2016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委而去之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亲戚畔之  

④故君子有不战  

(2)翻译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本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①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 ②  的重要性。

(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

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多助”和“寡助”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C.本文中四个“非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莫不”(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都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

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得道”的表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是“失道”的结果。

来源:2016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记承天寺夜游》)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3)下列句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似/与游者相

(4)【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后,请分析两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来源: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来源: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传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③宰:指县令。④辟:召,征召。

(1)下列句中“望”字,与诗中第二句“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①怒引至庭下曰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②白时卧庐山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4)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来源: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小惠未遍

  

②小信未孚

  

③公将鼓之

  

④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②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 书“举 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①遗(wèi):给,送。②书:信。③过:错误,过失。

(1)结合链接材料,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中画线的句子。

【链接材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说”的义项有: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④通“悦”,喜欢,高兴。

(2)对郢人“过书'举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夜晚灯光昏暗 B.一边说一边写 C.曲解了原意 D.有意讨好燕王

(3)“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

来源: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得之心而 之酒也

寓:

  

而林霏

开:

  

杂然而前

陈:

  

使契丹

使: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

好奇之士

B. 不知人之乐

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

余作醉翁亭 滁州

D.醒能述 文者

归而 琴写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5)《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来源:2016年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定西、平凉、张掖、武威、酒泉)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至于夏水襄陵  

③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来源:202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神弗福也  

④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来源:202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齲,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盖竹柏影也

盖:  

④皆可以饱

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来源:2020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

[注]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D.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琴的美感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  的现象。(答案8个字以内)

来源: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B.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C.伛偻提携

伛偻:指老人

D.泉香而酒洌

洌: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来源: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鬢,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复行数/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寻/病终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  

③便要还家  

④便扶向路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20年西藏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已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②衽 (rèn):衣襟。③负贩:背货贩卖。④明:证明。⑤说 (shuì):劝说,说服。⑥不肖:不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②鲍子不以我为怯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3)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来源:2020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