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苏 溪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释】①苏溪在浙江义乌市附近  ②阑:阑干,即栏杆
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些景物可以作证。
三、四句是写斜倚阑干的人儿所见之景,借景抒情,细密绵长。请做简要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脁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                    B
生命诚可贵,          砍头不要紧,
爱情价更高。          只要主义真。
若为自由故,          杀了夏明翰,
二者皆可抛。          还有后来人。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生命可贵(    )
②若为自由(    )
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A诗的哪两句与B诗的前两句意思相同?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B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歌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A.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B.对春天的无比热爱
C.爱花惜花 D.对海棠花的迷恋

下面对诗歌表现手法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想象妙,感情真挚,构思别致,历来脍炙人口。
B.诗歌的后两句以人喻花,生发奇想。
C.诗歌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侧面渲染的手法。
D.诗歌虽然化用了典故,但因运用巧妙,使人不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一、二两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隐者”的隐居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首诗体现了“隐者”怎样的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开头两句写景作者的视点不同,请具体说说两句各写了什么景。
仔细体会,说说本诗作者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阅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年2月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的风格。
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________,下阕________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
这首词描写_________的一个场景,表现________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异:                                                                    
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①椰子树像什么?
②像芭蕉像棕榈
③芭蕉没有它高
④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⑤椰子树像什么?
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⑧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
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浅入深地探求。
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长。
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

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项是( )

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
B.这是一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
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宋]苏轼的《梅花》一诗,完成小 题。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2 分)
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2 分)
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把窗外雨声和窗内语声加以对照,以此笼罩全篇,统率全诗。
B.第二节中,没明写说话的具体内容,实暗写说话内容。
C.第一节写雨声、语声的热闹,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写出夜半恬静的气氛。
D.本诗的目的是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人的甜蜜的情感。
B.第二节中,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说些什么,但从树、花受到雨水的滋润中,可见笑、吻给对方心灵的慰藉。
C.诗句“天边的……飘飘的云”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D.雨声和语声融合的梦境即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