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古诗文阅读(19分)

为进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

【宋】范仲淹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弦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宝元初,元昊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袶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张唐英《范仲淹传》)

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粥时在枢府,议欲诛伸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粥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王稱《范仲淹传》

【注】①扣弦:手击船边,用作歌吟节拍。②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③俾(bǐ):使。④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⑤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⑥醵(jù)钱:筹钱。

(1) 阅读《舟中》一诗,完成①②题。

① 同样写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月影比作玉璧,本诗将月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意境幽美,请加以赏析。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宥”有四个义项(下图),丙文中“仲淹欲宥之”“宥”的意思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从之 虽有

B.

牛酒 百废

C.

贼悦,径 游人而禽鸟乐也

D.

仁宗之 战则请

(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 乙文中“贼闻之”的“之”指哪件事?

② 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

(5)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来源: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耕于南阳 躬:鞠躬

B.

率三军 奖:鼓励

C.

至于斟酌损 益:增加

D.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缓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B.

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C.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D.

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D.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2)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2022年新疆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上:统治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异二者之为( ) ②民之乐者(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

以刀劈狼首

B.

以伤先帝之明

C.

以我酌油知之

D.

以其境过清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C.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

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

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

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6)【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后有千里马

B.

故/虽有名马

C.

将军岂/愿见之乎

D.

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伯乐不常有/鸣之不能通其意

B.

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

C.

才美不外/徐庶先主

D.

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

【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

【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

【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来源: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怅恨久之,曰:“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今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累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富贵,无相忘 ②故不为得也

B.

①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河曲智叟以应

C.

①扶苏以数谏 ②既克,公问其

D.

①今闻无罪 ②王命急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辍耕垄上 ②何陋

B.

天下唱 ②宫中府中,俱一体

C.

①固怪之矣 ②先帝不臣卑鄙

D.

①乃喟然叹曰 ②康肃笑遣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来源:2022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文】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

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涯:水边的陆地。

②直:直接,径直。

③君:君主,皇帝。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闻 则 其 心 洒 然 而 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云归而岩穴

②树林阴

亭曰“醒心”

醉且劳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

B.

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

C.

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

D.

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5)曾巩说:“公之作乐,吾能言之。”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公之作乐”的内涵。

来源: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于家園,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释】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画家。

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

③宝:珍藏。

④拊(fǔ)掌:拍手。

⑤搐(chù):紧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同情)

B.

尔安敢吾射(轻:重量小)

C.

一日书画(曝:暴露)

D.

尾搐入两间(股:大腿)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处士笑而然之。

(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官职名。

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

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第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遇人有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B.

壁立 野有麦场

C.

人已去 真无马邪

D.

荐入御史台 当立者公子扶苏

(2)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B.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C.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D.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

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C.

张养浩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人,轻车简从去陕西任行台中丞。

D.

选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张养浩清廉爱民、嫉恶如仇的品质。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来源:2022年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

②苟完:大致完备。

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

④瀹(yuè):煮。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讼充斥 狱:

园蔬 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来源: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溽,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宁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美秀而繁阴,及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它。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接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漠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湖、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 暝( )

②野发而幽香 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来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与人书(六)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书曰________

未尝一日忘天下也________

③媵人持沃灌________

(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

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

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______。

(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来源: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___________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明惠:聪明,“惠”通“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A.

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B.

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C.

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D.

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来源: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枝/青树翠

B.

香远清/自以为大有所

C.

菊/秦王唐雎曰

D.

乎众矣/诚开张圣听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来源: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进亦忧,退亦忧(

天下之忧而忧(

③始官舍(

④引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或异二者

B.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C.

予至扶风明年

D.

以为休息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来源:202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慢。④蚤:通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来源:202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