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义兴人谓为三横 ( ) (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3)而处尤剧 ( )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蛟或浮或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B.为乡里所患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且人患志之不立甚矣,汝之不惠 |
D.而年已蹉跎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翻译下面句子。
且人患志之不立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语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
⑴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
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
⑶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
⑷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
翻译下面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买其首五百金( )
(4)鸣之不能通其意( )
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同“披”,披着,穿着。④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 (2)既克,公问其故。( )
(3)以天下莫能当。( )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属文( ) ②不易一字( )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都 督 怒 起 更 衣 遣 吏 伺 其 文 辄 报
3.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
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
B.舜发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 |
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 |
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 |
翻译下面的语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语句回答)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
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 |
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2)宜: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________ ②使侄录之 ________
③索笔疾书 ____ __ ④执所书问曰 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译文:
(2)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
译文:
爱莲说 (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亭亭净植( ) ⑸、宜乎众矣( ) ⑹、花之君子者也(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阅读《赵普》完成下列各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 B.半部《论语》治天下 | C.凿壁借光 | D.闻鸡起舞 |
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 。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 。
简要说说本文写了赵普那两件事?
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③④⑥ |
答:( )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9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