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2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④爱:吝惜,舍不得。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公遂废酒 遂:_______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分)
[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2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第题。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③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立有间 间:
(2)使人索扁鹊 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2)桓侯故使人问之 翻译: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
答: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固众人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初极狭,才通人 |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
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无敢①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②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无敢:不要。②筹策: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计策。③子房:张良的字。
下面几句话,没有停顿,请你用“/”划分句子间的停顿。(只划两处)
夫 运 筹 策 帷 幄 之 中 决 胜 千 里 之 外 吾 不 如 子 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虽有千里之能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D.项羽慢而侮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甲】文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乙】文中刘邦认为他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古文《赵普》,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阖户启箧取书 ( )
③及次日临政( ) ④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太祖)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韦编三绝 | B.半部《论语》治天下 | C.凿壁借光 | D.闻鸡起舞 |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根据材料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在课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课文原句:
课文中的内容概括:A B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古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8.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2分)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注释】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
答: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负箧曳屣( ) (2) 皲裂(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无以致书以观( ) (2) 腰白玉之环( )
翻译下列句子。
(1) 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7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
(3)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
(5)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6)未尝识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忽啼求之() | B.仲永之通悟() |
C.秀才观之() | D.余闻之()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传/一乡秀才/观之 | B.借旁近/与之 |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D.余闻之也/久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请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①
公仪休②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②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②枉于法,则免于相 ③恃人不如自恃也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②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常自给鱼”吗?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表现了公仪休的什么品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文中填上空缺的文句。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人恒过 饿其体肤 入则无法家拂士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从本文的学习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下列各题。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1)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4),深不可测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注(1)吊:安慰。(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3)保:保全。(4)极:穷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子好骑(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2)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堕而折其髀”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峨冠而多髯者 |
C.学而时习之 |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
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⑵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活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故虽有名马(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 ③不以千里称也( )④才美不外见( )⑤其真无马邪?( )
3. 翻译下面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用“千里马”比喻 ,
用“伯乐”比喻 。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