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B.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C.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D.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B.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C.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D.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来源: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

B.

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

C.

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

D.

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B.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C.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D.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

B.

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

C.

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

D.

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②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帮帮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责;④意思,意图;⑤指称。

——《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来源: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东炮台陷,弹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勉励。⑤置:停。


1)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既 至 吴 淞 从 守 西 炮 台 与 部 卒 同 饮 食 卧 起 以 力 战 相 勖。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性刚果。 性: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东炮台陷。 及: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__________

④曾不少却。 却: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②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

4)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

来源: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上石何 安求能千里也

B.

汝心之 国不以山溪之险

C.

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

D.

惧其不也 是亦不可以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

帝感其诚。(被动句)

D.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

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

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

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

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

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来源: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邪?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邪?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岁:收成。②彻;除,摘下。③环瑱(tiàn):古代垂挂在冠冕两侧的玉质饰物。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彻 其 环 瑱 至 老 不 嫁 以 养 父 母 。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发 ②无从致以观

B.

①使者不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

C.

①臣奉使使威后 ②使内外异法也

D.

①何以齐国 ②陈涉乃立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②不无岁,何以有民?无民,何以有君?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如何,老百姓情况如何,最后才问到齐王是否无恙。这充分显示了赵威后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民本思想。

B.

从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批评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重用贤人、赏罚分明的政治文化见解。

C.

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

D.

钟离子、叶阳子和婴儿子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国治理的有德之人,却没有得到重用。赵威后以“无恙邪(乎)”发问,弦外之音是对齐王的指责。

来源: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

C.

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

D.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B.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

C.

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

D.

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

【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

【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

【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② 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孀居,犹才未中年。夫人性严明,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姻族敬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时霖雨久,宅墙夜隋,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擢第,并有重名。虽贵达,稍息于辞旨犹杖之。景让除浙西,问曰:“何日进发?”景让忘于审思,对以“近日”。夫人曰:“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让惶惧。夫人曰:“汝今贵达,不须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箬于堂下。景让时已班白矣,搢绅以为美谈。在浙西,左押衙因应对有失,杖死,既而军中汹汹,将为乱。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厅中,叱景让立厅下,曰;“天子以方镇命汝,安得轻用刑?如众心不宁,非惟上负天子,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励诸子 训:教诲

B.

家贫无 资:钱财

C.

夫人之曰 戒:惩戒

D.

乃令闭如 故:从前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A.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B.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C.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D.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应该谨镇对待非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

B.

景让母亲寡居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受到烟亲族人的敬重,被搢绅传为美谈。

C.

景让母亲责罚头发已花白的景让,因为他未按礼仪向母亲禀报到浙西就任的时间。

D.

景让母亲斥责景让滥用重刑动摇军心,辜负了皇上重托,也会使年老的母亲蒙羞。

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来源: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③ 僧澄波善 弈:________

④ 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

(2)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5)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来源: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苟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③荀伯子:南朝宋人。④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⑤极:至,达。⑥徜徉肆恣:尽情游览。⑦休:停留。⑧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羲之之书晚乃 陈康肃公射(《卖油翁》)

B.

此为故迹 真无马邪(《马说》)

C.

“晋王右军墨池” 乃丹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

则学岂可以少哉 汝心之,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 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

来源: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

罚臧否 陟:赞扬

C.

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D.

危急存亡之 秋:时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

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

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

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4)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阅读链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②谓如公者,(宋仁宗)说像先生这样的人才。③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④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⑤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⑥山处进退: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⑦庶乎:大概,几乎。⑧异物:肉体、尸体。⑨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⑩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

来源: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尺牍之致

与袁六休

[明]汤显祖

出关数日作恶念。与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视而笑,恍若云天。一路待君不至,知君已治吴。吴如何而治?瞿洞观相过,应与深谭。

(选自《玉茗堂尺牍》)

与汤义仍书

[明]袁宏道

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趣复云何?俗语云:“鹄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

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

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又何厌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已教我!

(选自《袁中郎尺牍》)

【注释】①袁六休;即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②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③瞿洞观:人名。④仙令:对县令的雅称。⑤漆园:指庄周。⑥固分:本来如此。

文字•推知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应与深谭

查阅词典法:

①延伸,延及。②扩展,扩大。③同“谈”,谈论。

①_________

长林丰草

课内迁移法

②_________

又何厌焉

语境推断法

③_________

文章·推新

(2)袁宏道在信中称汤显祖为“知己”,汤显祖也视袁宏道为“知己”吗?请结合《与袁六休》一文加以分析。

文学·推想

(3) 文中画线句中的“鹏”,有的版本写成“雕”,你认为写成“雕”可以吗?请结合语境阐述理由。

文化·推求

(4)尺牍渐行渐远,却弥足珍贵。小组成员阅读两则尺牍后拟写了一篇读后感,请你帮他补全空缺的内容。

尺牍者,代言之书也。而言为心声,对人言必发自肺腑也。汤义仍问“________”,袁中郎言“作吴令,备诸苦趣”,皆诚挚之语也。

凡尺牍之道、婉曲详尽,惟以与朋友,同为尺牍,然汤、袁大异其趣。《__________》奔腾似万丈倾泻之瀑布,而《_______________》深沉如千里绵长之涓流。尺牍多而千言,约而数语,真情时时流诸字里行间,正可谓_____________(用四字短语总结)。

来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D.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才能

B.

牡丹之爱,乎众矣 宜:应当

C.

贤于己者,问焉以其疑 破:破解

D.

孔文子不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

B.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

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

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来源: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

“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

“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

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

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

“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

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4) 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来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② 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来源:2022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