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

②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就会出现做事信马由缰、开小差或做与之无关的事情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家人、同事及老师、领导的不满,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产生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④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 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状态更加积极。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⑥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或学习目标。以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提高自制力。还要强化专注力训练。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或者与志同道合者相互督促、勉励,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⑦信息时代,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1)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2)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吗?说说你的思考。

(3)请为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除本文所说之外,请你再提一条提高自制力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 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

这两个方面,【甲】是关键,尤其是要【乙】。

材料三:

       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

材料四: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增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1)依据"材料一",完成如表的表格。

材料信息

得出的结论

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

         

         ;③          

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

(2)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

(4)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牛,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展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一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静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息,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切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表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 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有改动)

(1)请辨析《牛年说牛》《家乡的牛》哪一个做本文的题目更恰当?

(2)第②段加点词"拂"极具表现力,请品析。

(3)请简述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中,"我"会"自省"些什么?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必须俭约    

①器具 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表达眺望故乡而不见,心生无限愁思的诗句是:“                    。”

(6)根据题意填写括号内提示篇目的语句。

学习要做到“学”“思”结合,正所谓“                   ”(《论语》十二章);学习要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正如诸葛亮所说:“          ”(《诫子书》);学习还应像宋濂那样,“          ”,多向德才兼备的前辈请教(《送东阳马生序》)。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参照下面小诗的表达形式,仿写一首小诗。

言论的花儿

开得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看》是我国著名诗人穆旦的作品,诗中写出了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B.

《孟子》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文以雄辩著称,多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C.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词中使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苏轼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区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林和全面禁牧等,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栖息觅食。

B.

视力下降往往是因为我们很多不经意的坏习惯导致眼睛受损的原因而造成的。

C.

春节中蕴涵的传统人文精神和亲情凝聚价值,成为备受中国人珍视的节日。

D.

舞剧《骑兵》把家国情、草原情呈现于舞台,再现了人民骑兵的历史形象。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广场上,有人在散步,有人在跳舞,空气中到处洋溢着祥和、快乐的气氛。

B.

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学校经常纵容我们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C.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D.

园林讲究不落俗套,要人工营造出自然的意境,同时还要蕴含浓厚的人文气息。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商酌      颁布      缭原      久负盛名

B.

深宵      矜持      濒临       目不遐接

C.

酝酿      窈窕      赋予      励精图治

D.

莅临      箫索      酣畅      千山万壑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澈(chéng)     谦 (xùn)      言(zhēn)      蓉鸟(fú)

B.

(xù)       碌(gǔ)      对 (yì)      天柱(qíng)

C.

(jù)      静(xián)    池 (zhǎo)      呕心 血(lì)

D.

下(huī)      刻(zhuàn)     愿(sù)       相 以沫(rǔ)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下面三则材料,选择合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古训: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国语》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粗俗)。--《尚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朱子家训》

现代理念: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其中,劳动素养、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劳动能力则是这四大支柱的基础和主干。

全面育人观:

炒一盘好菜的秘诀=解一道难题的技巧

写作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题目:运动让我________

近视、超重、肥胖……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一民说:"运动是有效增强孩子体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先补全题目,然后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赵应云

①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大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

②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清华大礼堂有一块"人文日新"的牌匾,就是提醒人们要常怀人文之心,人文思想之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对民族未来有更理性的把握,从而点燃实现梦想的激情与希望。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民族复兴,更要弘扬人文精神。

③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一部人类文明史,一方面记述着科学技术创造的无数奇迹,另一方面也烙印着人文社会科学不断演进的足迹,从"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人文之烛照中华民族教千年,今天依旧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说过,"一个理想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理想追求将影响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

④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不但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而且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新时代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单面人"。让人文精神照进现实,并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我们要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文之光照亮复兴征程、照亮民族来。

(选自2021.5.18《人民日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

(4)结合选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升人文素养,拒绝成为"单面人"。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