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④⑤ |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步骤有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试剂和操作 |
A |
N2(O2) |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B |
Cu(Zn) |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CO2(HCl) |
把混合气体通过烧碱溶液 |
D |
NaOH(Na2CO3) |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 |
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 |
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FeCl2Fe+2HCl |
C.纳米级Fe粉比普通 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
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 |
下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甲、乙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为:乙>甲 |
B.丙中的铁钉最不易生锈 |
C.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
D.丁中铁钉生锈最严重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 |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 |
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 |
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 |
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 |
.如下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的倒入试管中,不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一组物质是
A.硝酸铵和水 | B.锌粒和稀盐酸酸 |
C.氢氧化钠和水 |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
下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现象。下列推断不正确是
A.L端液面高度低于R端液面高度 |
B.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
C.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海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①CO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CO还原Fe2O3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Fe3O4、FeO、Fe;
③NaOH溶液与石灰水相似,能吸收CO2,但不变浑。
④
物质性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 。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 b. 、c. 。
【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
【反思与评价】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5)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
A.收集CO B.吸收CO2 C.检验CO2
【实践应用】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测定某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用CO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
(6)上述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 g;
(7)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需要有计算过程)
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钾、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4.2g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 2CO 3、Na 2SO 4、K 2SO 4、NaCl、Ba(OH) 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Na 2CO 3、K 2SO 4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5种情况
C.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Na 2CO 3,可能有NaCl
D.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 2SO 4,一定没有Na 2CO 3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
C.证明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
D.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 。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 (填“①”或“②”)。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计算】在过氧化钠(Na2O2)中,
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过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③ 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④78克过氧化钠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