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给水通直流电;
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B装置的作用是; 
(3)实验后要从硬质大试管的剩余固体中回收金属铜,写出操作步骤(要求过程中要用到"湿法冶金"的原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将家中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检验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⑴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的“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⑵ 实验结论:                   
【第二组实验】探究:氧化铜(CuO)能否催化“双氧水”分解
[猜想] 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⑶ 完成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⑷ 步骤③结束后,用手接触试管底部,感觉烫手。说明“双氧水”分解的化学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⑸ 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        
⑹ 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_(填序号)。

⑺ 步骤⑦的目的                  
⑻ 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反应表达式为             
【第三组实验】探究:不同种类催化剂能否改变“双氧水”分解出氧气的量
[实验]分别选用二氧化锰与氧化铜,采用如图试剂与装置实验,测量所得氧气的体积。

⑼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⑽ 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⑾ 两次实验表明,使用不同催化剂在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均为112.0mL(O2的密度为1.43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200 mL    C. 500 mL
⑿ [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催化剂        改变双氧水分解出氧气的量。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实验所取5mL 6%双氧水中含过氧化氢(H2O2)0.34 g。请计算说明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转化为氧气。(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 A ~ F 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 A 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 C 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3) D 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4)若用 E 装置除去 O 2 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填" a "或" b ")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5) F 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后.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6)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型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排放大量的废气,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了严重污染,并导致当地常降酸雨。为探究废气的成分,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来的气体样品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丙→甲→乙,且其中的药品均足量。

【猜想与假设】 A 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含有 C O 2

B 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C O

C 同学认为:废气中可能含有 S O 2

D 同学认为:废气中一定不含有 N 2

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填写同学代号)。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电厂的燃煤中含有较多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理由是
【活动探究】在用上述装置进行的实验中, B 同学的观点得到证实:废气中确实含有 C O 。那么丙装置的作用是,装置甲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 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图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 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 镁带样品。(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 g 。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填"是"或"否")。理由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⑴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检验如图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⑵对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的探究:
【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    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的沸点有相对大小有关
【资粒整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如表:

物质

名称

物质状态 沸点

燃烧达到

温度(

是否产

生火焰

氢气 - 259 2750
一氧

化碳

- 190 2500
木炭 4827 1200
石蜡 300 600
883 1400
2750 1800

【得出结论】

①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 a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 b 的结论是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是出有关假设 c 的结论是
【验证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用简要语言叙述。提供仪器;蜡烛、火柴、注射器、玻璃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图中 M 点的意义是,此时反应中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二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像,该图像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 0 ~ v 1 m l 时无气泡产生,此时发生的反应是 N a 2 C O 3 + H C l N a H C O 3 + N a C l ;第二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大于 v 1 m l 后, N a H C O 3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所加盐酸的体积等于 v 2 m l 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所加盐酸体积大于 v 2 m l 时,溶液的 P H 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平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量相等,约为500ml.成分测定分析表明:吸入气体、呼出气体中各种成分百分比大致如下表所示: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它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1
0.96
呼出气体%
78
16.4
4.63
0.03
0.94

 
试设计实验或列举生活中事实证明我们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 ______________丙;
(2)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_______ 。
(3)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 g,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 g,丙装置增加了3.6 g,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______________ 。
(4)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        ;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请阅读下列信息:
信息1: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信息2:下图分别是海水和人体中部分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钠元素。 我国青海湖是个内湖,其湖水是不能流到大海中,湖水与海水相似也是咸的,而地球上多数的湖水是淡的。从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规律和水的天然循环的角度看,海水中钠元素的含量比较高的原因是                   
(2)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海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填“大”或“小”)          。                                                                               
(3)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原因是                      
(4)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的原因是        
(5)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5%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相同浓度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 A B 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 U 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 A 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 A 中滴入适量烧碱,则 U 型管的 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是: b 端液面(填"升高"、"降低"、"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试管 B 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 B 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 U 型管 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家新换了淋浴喷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喷头是铜制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铬( C r )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 r S O 4 )溶液……
③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回答问题】(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甲同学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你认为(填"可行"或"不可行").
(4)乙同学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是.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

②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填空题